《紅樓夢》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紅樓夢》,又名《石頭記》、《金玉緣》。清代長篇小說。共120回。前80回由曹雪芹撰著,后40回由高鄂、程偉元續(xù)寫。
曹雪芹(1715? ~1763?)名霑,字夢阮,號芹溪居士。祖籍河北豐潤。清入關(guān)后,入正白旗內(nèi)務(wù)府籍。曹雪芹家勢煊赫,祖上三代世襲江寧織造。其父輩以事獲罪,財產(chǎn)被抄,家道衰落。至曹雪芹成年時家境已十分困窘,過著“舉家食粥酒常賒”的日子。由盛轉(zhuǎn)衰的家庭生活,給曹雪芹的思想帶來極大影響。他眷戀過去的豪華生活,同時現(xiàn)實貧困生活的體驗,使他對本階級的腐朽、沒落有了清醒的認(rèn)識。這是他創(chuàng)作《紅樓夢》良好的社會生活基礎(chǔ)。《紅樓夢》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為背景,以賈寶玉、林黛玉愛情悲劇為主線。深刻揭示了封建統(tǒng)治階級上層家庭的種種傾軋和矛盾。“四大家族”姻親相連,他們上通皇帝,下連地方官府。對外壓迫、剝削廣大勞動人民。內(nèi)部也存在著了不可調(diào)合的矛盾。不僅主子奴才之間,父母、兄弟之間也互相爭斗、猜忌。小說中的主人公賈寶玉具有強烈的叛逆性格。賈政要他讀書赴舉,他卻以講究“仕途經(jīng)濟”是“混賬話”來回敬。不肯入“國賊祿蠹”者流。對于封建世俗的男尊女卑,他更是不屑一顧。認(rèn)為“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兒是泥做的骨肉”。因此“見了女兒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小說另一主人公林黛玉也是作者著力歌頌的人物。她貌美纖弱,孤高自許,且才華出眾。她敢于沖破“女子無才便是德”封建教條的束縛。愛看“移人心性”的雜書。小說還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富于反抗精神的女性形象。其中有不畏權(quán)勢的晴雯、鴛鴦,不甘受辱的尤三姐等。對于上層人物的刻畫也極具特色。心狠手辣、工于心計的王熙鳳,貌似正人君子的賈政,高高在上、始終心系家族的賈母等。《紅樓夢》通過眾多人物所展示的階級矛盾、家庭傾軋、骨肉相爭,全面地表現(xiàn)了整個封建時代婚姻、道德、文化、教育的腐朽和沒落,反映出那一時代必然崩潰、消亡的歷史趨勢。
《紅樓夢》具有極高的藝術(shù)成就。整部作品規(guī)模恢宏,場景開闊、雖頭緒紛繁、參差錯落,但看起來卻脈絡(luò)分明、有條不紊,渾然一體。小說人物塑造生動豐富,個性鮮明、血肉飽滿。語言洗練精當(dāng),貼切自然。寥寥數(shù)筆便使有些人物躍然紙上。由于此書有影射清廷之嫌,被列入禁毀書目。
《紅樓夢》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最偉大的文學(xué)作品之一。是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在世界上亦有廣泛影響。它所涉及封建社會的官僚制度、土地制度、宗法制度、婚姻制度、科舉制度、倫理道德在文學(xué)作品中實屬罕見,歷來被視為是一部有關(guān)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致使“紅學(xué)”成為一門顯學(xué)。此書最早的抄本為《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僅80回,簡稱“脂評本,”乾隆五十六年(1791)有程偉元、高鄂活字排印《新鐫全部繡像紅樓夢》,120回,簡稱“程甲本”,第二年修訂排印本為“程乙本”,合稱“程高本”。后世版本甚多,如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本等。
上一篇:《管錐篇》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約翰·克利斯朵夫》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