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怒發沖冠》簡介|介紹|概況
宋詞篇名。岳飛作。這首詞最早見于明代袁純《精忠錄》。河南湯陰縣岳廟矗立著明英宗天順二年秀才王熙寫刻《滿江紅》的石碑。今人余嘉錫以此詞不見于宋元人之書,《金陀粹編》未收,而疑為明人偽作。(說見《四庫提要辨證》)夏承燾贊同余說,以為“踏破賀蘭山缺”與岳飛進擊金國路線方向乖背,是作偽一證(《岳飛〈滿江紅〉詞考辨》,載《浙江日報》1962年9月)。臺灣學者孫述宇則從詞的內容、調子和風格推斷非岳飛作(《岳飛的〈滿江紅〉?》,載《中國時報》1980年9月)鄧廣銘發表《岳飛的〈滿江紅〉詞不是偽作》(《文史知識》1981年第3期)和《再論岳飛的〈滿江紅〉詞不是偽作》(《文史哲》1982年第1期)肯定是岳飛作。王起也認為“不能輕易懷疑”(《羊城晚報》1980年11月20日)“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二句,胡云翼注:“雖然建立了一些功名,象塵土一樣地微不足道。”第二句“寫轉戰數千里、披星戴月的戰場艱苦生活”。(《宋詞選》)劉逸生說:“在岳飛看來,自己雖然是三十以上的年紀,可是對于世人十分欽羨和竭求的功名富貴,卻以為不過如同泥土一樣,是微不足道的。”因為作者追求的是“抵抗金兵,驅逐入侵者,恢復北方大好河山,而不是為了追求人生的功名富貴。”第二句“回顧自己過去那段經歷,盡在沙場上度過。大白天,抬頭看的是白云,到晚上,抬頭看的是明月,年年月月如此,計算起來,那路程足夠有八千里遠了。”(《宋詞小札》)靳極蒼以為此詞寫于岳飛被召班師后,“飛既歸,所得州縣旋復失去。”“三十多年成就的功名,和塵與土一樣,被拋棄了。八千里轉戰收復的土地,象浮云象水月一樣成了空的了”。(《唐宋詞百首詳解》)孫述宇以為“三十功名”是指行年三十二歲被封為節度使,很自矜,有夸耀義。“塵與土”卻很自謙,自相矛盾(《岳飛的〈滿江紅〉?》)。喻朝剛說,其實這一句是作者的謙虛之詞,與其性格、言行一貫表現都是吻合的。(《也談岳飛的〈滿江紅〉》,載《中州學刊》1982年第1期)“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王起以為用班固《封燕然山銘》的典故(《不能輕易懷疑》,《羊城晚報》1980年11月20日)。鄧廣銘認為“賀蘭山”、“匈奴”全是泛說、泛指,不應過分拘泥其位置所在。喻朝剛認為“就是直搗敵人巢穴之意。”這首詞的作者真偽問題,否定論者的理由似顯不夠充分有力,岳飛的著作權不宜輕易否定。此詞痛憤國恥,抒發壯懷,情辭并茂,慷慨激烈,洋溢著強烈的愛國精神和對民族敵人的切齒痛恨。
上一篇:《治大國若烹小鮮》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濮陽人呂不韋賈于邯鄲》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