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游春》簡介|介紹|概況
全名《杜子美沽酒游春》。又名《曲江春》。雜劇劇本。明王九思著。明何良俊《曲論》說:“渼陂《杜甫游春》雜劇,雖金、元人猶當北面,何況近代!”明蔣一葵《堯山堂曲紀》說:“敬夫有雋才,尤長于詞曲,而傲睨多脫疏。人或讒之李文正,謂敬夫嘗譏其詩。御史追論敬夫,褫其官。敬夫編《杜少陵游春》傳奇劇,罵所謂李林甫者,蓋指西涯也。”明王世貞《曲藻》有大致相同的記載,且說:“評者以敬夫聲價不在關漢卿、馬東籬下。”明王驥德《曲律》說:“何元朗……云:‘《杜甫游者》劇,金、元人猶當北面。’此劇蓋借李林甫以罵時相者,其詞氣雄宕,固陵厲一時,然亦多雜凡語,何得便與元人抗衡?王元美復謂其聲價不在關、馬之下,皆過情之論也。”明祁彪佳《遠山堂劇品》以此劇入“雅品”,認為作者“一肚皮不合時宜,故其牢騷之詞,雄宕不可一世。”清姚燮《今樂考證》說:“沈李英士伸云:‘渼陂高才廢處,作《曲江春》以嘲時相,悲憤唏噓,如怨如訴。”近人吳梅《中國戲曲概論》說:“王九思《沽酒游春》、《中山狼》二劇,名溢四海。《中山狼》僅一折,遠遜康德涵,《杜甫游春》,則力詆李西涯。王元美謂聲價不在漢卿、東籬之下,固為溢美,實則詞尚蘊蓄,非肆意詆諆,亦有足多者。”日本青木正兒《中國近世戲曲史》說:“杜甫固作者之自況也。渼陂為作者故鄉(xiāng)中名勝,以唐時杜甫、岑參等均游觀此處有詩,故出此關目,以致作者自身將隱退故鄉(xiāng)之意。其第一折以杜甫一人當場演之,曲辭沉郁蘊藉,誦之妙味無窮,然以全劇結構論之,竟不能無平板之譏也。”此劇寫杜甫在安史之亂中春游城郊,感傷時事,痛斥權奸,進而典衣買醉,隱身避世的故事。作者以杜甫自比,借罵李林甫等權奸惡吏,表達了對當時朝政痛心嫉首的指斥。作品風格沉郁悲愴,語言蒼勁渾厚,具有很強的表現(xiàn)力;但排場冷寂,結構呆板。
上一篇:《李斯列傳》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楊生青花紫石硯歌》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