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罝》簡介|介紹|概況
《詩經·周南》篇名。《毛詩序》說:“《兔罝》,后妃之化也。《關雎》之化行,則莫不好德,賢人眾多也。”宋朱熹《詩集傳》:“化行俗美,賢才眾多,雖兔罝之野人,而其才之可用猶如此。故詩人因其所事以起興而美之,而文王德化之盛因可見矣。”清姚際恒《詩經通論》:“小序謂‘后妃之化’。‘武夫’于后妃何與!益迂而無理。胡休仲曰,‘誦此篇之義,必有人焉當之。如文王狩獵而得呂望之類也。即是以觀,藏器隱鱗,才固難量。若曰觸目琳瑯,山輝川媚,則武王何止十亂,尼父不稱才難矣’。其說特為有見,可謂不隨附和者也。按《墨子》曰:‘文王舉閎夭、太顛于罟網之中,西士服。’金仁山主其說,近是也。”清方玉潤《詩經原始》:“然則呂望、閎夭、太顛諸公,亦可謂之‘赳赳武夫’耶?夫擬人必于其倫,呂望諸賢縱極野處,亦斷不至與罝兔野人同秉赳赳之氣。竊意此必羽林衛士,扈蹕游獵,英姿偉抱,奇杰魁梧,遙而望之,無非公侯妙選。”今人陳子展《詩經直解》:“《兔罝》民謠,獵兔者之歌。勞者歌其事,當為獵兔武士自贊,否則為民間歌手刺時。蓋奴隸制社會已有武士一階層為奴隸主之爪牙矣。”這是一首贊美武士打獵的詩。全詩三章,每章首句,既為“起興”,又含比義;全詩洋溢著贊美激情。
上一篇:《兔爰》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蘭亭集序》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