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憂患
【題解】
本則選自《孟子·告子下》。
孟子曰:“舜發于畎畝之中(1),傅說舉于版筑之間(2),膠鬲舉于魚鹽之中(3),管夷吾舉于士(4),孫叔敖舉于海(5),百里奚舉于市(6)。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7),行拂亂其所為(8),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9)。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10),而后作(11);征于色(12),發于聲,而后喻(13)。入則無法家拂士(14),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注釋】
(1)發:起。指被任用。畎(quǎn)畝:田間,田地。傳說舜耕于歷山,三十歲被堯任用。(2)傅說(yuè):殷武丁的相。舉:任用;選拔。這里是被選拔的意思。版:筑土墻用的夾板。筑:搗土用的杵。筑墻時先將土倒在夾板中,用杵搗結實。傳說傅說在傅巖為人筑墻,武丁舉之,命他以傅為氏。(3)膠鬲:紂王時的賢臣。最初販賣魚鹽,被周文王舉薦給紂。(4)管夷吾:即管仲。舉于士:從獄官手里釋放出來并得到任用。士,獄官。齊襄公無道,引內亂,管仲、召忽奉公子糾逃到魯國,鮑叔牙奉公子小白逃到莒國。后襄公被殺,二公子入齊爭奪王位。小白先入齊,管仲只好保著公子糾又逃回魯國。小白即位,成了齊桓公,迫使魯國殺掉了公子糾,召忽自殺殉主,管仲被活捉。鮑叔牙說服齊桓公,起用管仲。從此管仲執掌齊國政,齊桓公稱他為“仲父”,輔佐齊桓公躋身“春秋五霸”之列。(5)孫叔敖:春秋時楚人,隱居海濱,后楚莊王舉以為相。(6)百里奚:春秋時虞人,曾被楚人捉去為奴。秦穆公知其名,將他贖買到秦,舉以為相。(7)空乏:資財缺乏。這里是使……受貧困之苦。(8)拂:違背。亂:擾亂。(9)曾:通“增”。(10)衡:通“橫”,梗塞。(11)作:奮起。(12)征:察驗。(13)喻:了解。這幾句是說一般人要等到犯了錯誤然后能改,要等到困難來了才著急然后奮起,要等到顯出臉色發出聲音來然后才被人們所了解。(14)入:內部。法家:有法度的大臣。拂士:輔助的大臣。拂,通“弼”,輔助。
【導讀】
人生之路不是康莊大道,總會遇到種種艱難困苦。只有經歷憂患,才能磨練意志,增長才干,擔當大任。如果安逸享樂,就難以養成克服困難、擺脫逆境的能力,一旦遭遇挫折就很容易消沉絕望,甚至滅亡。而人的本性又往往總是喜歡安逸享樂,厭惡辛勞憂患。尤其是今天我們這一代青少年多是獨生子女,安樂的成長環境往往使我們缺少艱苦生活的磨練。因此,牢記“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道理,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
【思考】
在人生道路上,困難與我們如影隨形??扇松彩且粭l單行道,在與困難狹路相逢的時候,我們應該怎樣做呢?看一看哲人是怎樣講的,相信會給我們以有益的啟迪。
上一篇:富貴不能淫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士君子之勇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