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君子之勇
【題解】
本段選自《荀子·榮辱篇》。
《榮辱篇》是《荀子》的第四篇。主要論述“榮辱之大分”,是先義后利還是先利后義。
有狗彘之勇者(1),有賈盜之勇者(2),有小人之勇者,有士君子之勇者(3)。爭飲食,無廉恥,不知是非,不辟死傷(4),不畏眾強(5),恈恈然唯利飲食之見(6),是狗彘之勇也。為事利(7),爭貨財,無辭讓,果敢而振(8),猛貪而戾(9),恈恈然唯利之見,是賈盜之勇也。輕死而曓(10),是小人之勇也。義之所在,不傾于權,不顧其利,舉國而與之不為改視(11),重死持義而不橈(12),是士君子之勇也。
【注釋】
(1)彘(zhì):豬。(2)賈(gǔ):商人。(3)士君子:有操守和學問的人。(4)辟:通“避”,躲避。(5)眾強:強勢。(6)恈恈(móu—)然:貪戀的樣子。唯利飲食之見:只見飲食。“利”字,衍文。(7)為事利:從事瑣事謀利益。(8)振:活動;勞作。王先謙《荀子集解》:“王引之曰‘振’當為‘很(狠)’字之誤也。”(9)戾:乖戾。(10)曓(bào):同“暴”,搏擊。(11)舉:全。與:稱許。此句意謂即使全國上下都稱許附和他,也不改變自己的觀點。(12)重死持義:雖然看重死亡,卻堅持保守道義。橈(ráo):通“撓”,彎曲。
【導讀】
“勇”是古人追求的道德之一。荀子將“勇”分成四類,表明了他對各種勇的態度。荀子提倡“士君子之勇”,即不是為了個人的一點點私利好勇斗狠,而是為了道義,不畏強暴,不向強權彎腰,不為利益回頭,就算整個國家的人都附和他也不會改變立場。雖然看重死亡,卻會因為保持道義而不屈服,這就是真正的勇,義勇之勇,才是大勇。
【思考】
勇有很多種,我們該具備哪一種勇呢?
上一篇:生于憂患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生不可不惜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