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發》簡介|介紹|概況
賦篇名。西漢枚乘作。關于此賦主旨,說法不一。梁代劉勰說:“枚乘摛艷,首制《七發》,腴辭云構,夸麗風駭。蓋七竅所發,發乎嗜欲,始邪末正,所以戒膏粱之子也。”(《文心雕龍·雜文》)唐代李善說:“乘事梁孝王,恐孝王反,故作《七發》以諫之。”(《文選六臣注》)清代朱綬說:“《七發》之作,疑在吳王濞時。揚州本楚境,故曰楚太子也。若梁孝王,豈能觀濤曲江哉!”(梁章鉅《文選旁證》引)該賦假設楚太子有病,吳客往問,用七事來啟發太子,故名《七發》。先陳說音樂、飲食、車馬、游觀之樂,未能引起太子興趣;再陳說田獵、觀濤之樂,太子略有起色;最后說要向太子推薦方術之士論述精辟的道理,太子聽了出一身汗,霍然病愈。現在一般認為,其主旨在于說明享樂腐朽的生活是致病的根源,而聽取“要言妙道”以提高思想修養是治病的最好藥石。這對當時的統治階級來講,具有明顯的諷諭意義。從藝術上來看,該賦最突出的特色是鋪排夸張,描寫事物細致而生動。特別是觀濤一段,寫得更為淋漓盡致,驚心動魄。其次是在結構上顯得宏偉嚴整,層次清楚,而又富于變化。該賦是漢大賦形成時期的一篇重要作品,在漢賦發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僅奠定了漢大賦的體制,促進了漢賦的發展;而且它的寫法還為后世許多作者所模仿,以致形成賦中一體,稱為“七”體。
上一篇:《黍離》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七步詩》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