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鄒韜奮
生一日,努力一日,和諸位做到民族解放的一步。
【演講詞】
諸位:
剛才幾位先生已有很好的報告,兄弟的意見,不過說一說自己所要說的話。
兄弟在蘇州,常常承蒙朋友來訪,他們常問我兩句話:(一)你在看守所內有什么感想?(二)以后態度如何?兄弟對這兩句話的答復:
(一)在看守所內心安理得;(二)兄弟有堅定之信仰。
就是各人能努力于大眾所要求的事情,無論力之大小,最后一定能取得勝利。兄弟每自反省,自己好不好?所做皆大眾所要做的事嗎?自問無錯,所以是心安理得。兄弟常想,個人可受委屈;但大眾的事,應顧到大眾方面,非如個人可以隨便,所以在看守所內感想是什么?個人都不要緊,可犧牲,可拋棄一切,但不能出賣大眾,違反良心做事。個人盡可殺即殺,打即打,心中滿不在乎。而兄弟又很想早些出來,和大眾做一些事。一切不求個人勝利,亦沒恨人的心。個人心目中,惟大眾的事,務須和大眾有益,以前一切皆可以不管,但愿今后能合作。
今天看到諸位,知道救國工作并未因七人被捕而受到影響。簡言之,就是七人死了,諸位對于救國工作亦會更努力。兄弟是心安理得,生一日,努力一日,和諸位做到民族解放的一步。
【鑒賞】
1937年8月1日,結束了243天牢獄生活的鄒韜奮,出席了上海救國會在“鄧脫摩”飯店舉行的聯合歡宴。在歡樂而嚴肅的氣氛中,鄒韜奮面對大廳里的幾百人,發表了這篇以“務須和大眾有益”為自己人生最高坐標的演講。
九一八事變后,以祖國人民殷殷為念的鄒韜奮,在痛感民族危機加深和亡國滅種危險的歷史條件下,堅決主張發動廣大人民群眾投入抗日救亡運動。他創辦抗日宣傳書刊,號召同胞捐款,募集軍需用品,支援抗日軍民;參加宋慶齡等組織的“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反對國民黨肆意屠殺革命人民的法西斯暴行;響應中國共產黨提出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號召,投身抗日救亡運動,并擔任上海各界救國會和全國各界救國會的領導工作。然而,殘酷的現實是,國民黨對人民的抗日救亡要求,采取殘暴的鎮壓政策,公然捕殺愛國分子,鄒韜奮因此遭遇了一生中最痛苦最不易容忍的經歷。1937年11月22日,當手銬扣住他的手腕的剎那間,鄒韜奮覺得這是“不勝憤怒的侮辱”,但當他想到自己“所以受到這樣的侮辱,是因為我努力參加救國運動”,便決心“把這憤怒轉變為繼續奮斗的力量”。
被捕期間,鄒韜奮始終堅持革命節操,表現了一個革命者應有的堅貞不屈的精神。他把敵人的法庭當作宣傳真理和革命主張的講壇,力爭救國無罪。他說“力爭救國無罪,不是為個人是為著救亡運動的前途。不許侮辱人格,也不是為個人是為中華民族人格的光輝”。他痛斥反動勢力用“戴帽子”來陷害人的卑鄙手段,有力地表明了他的態度:“其實戴帽子也不一定是丟臉的事情,有害蒼生的黨,有能為大眾謀幸福的黨;前者的帽子是可恥的,后者的帽子卻是很光榮的。”又說:“我的立場既是大眾的立場,不管任何黨派,只要它真能站在大眾的立場努力,真能實行有益大眾的改革,那就無異于我已加入這個黨了,因為我在實際上所努力的也就是這個黨所要努力的。”當時雖然他還沒有加入中國共產黨,但是他并不是直到一生的最后才選定了為人民大眾利益而奮斗的中國共產黨。因此,出獄后,當有人問他在獄中的感覺如何時,他誠懇地表示“我常感覺的只是自己的渺小,大眾的偉大”。
鄒韜奮把自己對于祖國和人民的熱愛,融入這篇演講詞中,以坦白而真誠的語氣娓娓道出。全篇演講僅三百來字,但思路清晰,語言精煉,于平淡中見真情,于謙和中透剛毅,字里行間透出了一股感人肺腑、催人奮進的力量,使人讀后難以忘懷。
上一篇:[英國]查爾斯·狄更斯《在餞別宴會上的演講》
下一篇:[印度]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印度獲得了新生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