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小說的興盛期
中國古典小說發展到明代,再次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并進入創作的興盛期。
明代初年,農業生產有一定恢復,經濟得到發展,工商業日益興盛。但是,政治上強化君主專制,社會思想遭到禁錮,當時的文壇以詩文創作為主,多是歌功頌德之作。從小說創作的角度看,以《剪燈新話》為代表的文言小說沿著宋元時期的方向發展,依舊處于創作的低谷;宋元時期發展起來的市民文學受到打擊,創作萎靡不振;只有長篇章回小說異峰突起,產生了《三國演義》、《水滸傳》這兩部以塑造英雄形象著稱的作品。此外,神魔小說的先導之作《三遂平妖傳》問世,正醞釀著此類小說創作高峰的到來。
明代中后期,政治上的嚴峻形勢開始緩解,商品經濟漸趨活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迅速成長,市民意識重新抬頭。以李贄、三袁、馮夢龍、湯顯祖為代表的進步思想家、文學家反對理學,提倡人性的解放,重視小說、戲曲創作。當時出版業興旺發達,除官辦的司禮監、都察院刊刻外,還有民間刊印的堂館,如著名的巢寶文堂、福建建陽楊氏清江堂、清平山堂、福建建陽三臺館、雙峰堂、金陵唐氏世德堂和同氏大業堂等,一些集書商、刻家、編輯于一身的多面手,如熊大木、余斗象等十分活躍。這一切,有力地推動著小說創作的發展。自嘉靖、萬歷年間至明末,小說創作呈現出繁榮的局面:長篇小說成為創作的主流,以《西游記》、《金瓶梅》為代表的神魔小說、人情小說大量涌現;話本小說創作達到高峰,《清平山堂話本》將宋元以來的單篇話本輯錄成冊,以“三言”、“二拍”為代表的一批作品使白話短篇小說創作達到鼎盛階段;以愛情為題材的中篇小說,如《鐘情麗集》、《龍會蘭池錄》等不斷涌現,顯示了從文言短篇愛情故事逐漸向才子佳人小說過渡的趨勢。
就總體趨向而言,明代小說有獨特的發展軌跡,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創作主體和作品體制的改變,從文人與群眾相結合的說書體小說,轉向作家個人獨立創作的小說,作家個性意識更加突出,創作風格更為鮮明。二是創作題材的擴大,從側重描述歷史事件、展現軍事斗爭場面,進而涉足神仙魔怪,再過渡到直接描寫現實生活,理想主義和英雄主義的傾向逐漸為寫實與暴露的傾向所取代。三是人物形象豐富、典型化程度提高,從歷史人物、神魔英雄的類型化人物,轉向市井細民的個性化典型形象,現實生活中的各色人等都得到較好的展示。四是藝術技法的變化,從大多著筆于在驚心動魄的場面中動態地刻畫人物,過渡到從日常瑣細生活中表現人物的不同性格,又進一步發展到直接透視人物的內心活動。
上一篇:中國古典小說的發展與開拓期
下一篇:如何欣賞中國古典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