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墟志》簡介|鑒賞
清代文言短篇傳奇小說。清墅西逸叟(康熙間人)原作,毛祥麟(1815?—1874以后)改作。原作文繁,分上下二卷,篇前有康熙十五年(1676)作者自序,長期僅有鈔本流傳,文字已多異同。至光緒間始有印本,題名或作《過墟志感》。今見有《紀錄匯編》、 《虞初廣志》、《香艷叢書》等本。改作文簡,結構亦有變動,不分卷, 更名《孀姝殊遇》,首見于毛祥麟《墨馀錄》 (1870),又有《今古奇聞》等本。
韓愈《圬者王承福傳》中有王承福的話說: “吾操鏝以入富貴之家有年矣。有一至焉,又經過時則為墟矣;有再至三至而往過之,則為墟矣。問之其鄰。或曰:噫,刑戮也?;颍荷砑人榔渥訉O不能有也?;蛟唬核蓝鴼w之富也?!边@就是本篇命名的出典。從命名及作者小序看,本篇似乎僅僅在寫黃家的興衰,以昭因果報應之不爽。實則是寫在明清換代之際江淮一帶漢族地主階級的升沉榮辱,寄寓了作者的亡國亡家之痛。這一點在原作中表現得比較清楚,改作則較含混。又,在流傳中,有人揣測文中所寫的清兵統帥是豫王多鐸或端重王博洛。與史實不合,孟森已有考證。實際上,本文不過是據某些史學或傳說的影子寫成的一篇小說,很難考實。
本篇以南下清兵東路統帥“從龍入關第一功臣”某某虜掠漢族地主孀婦劉三秀立為自己王妃一事為情節主線,牽出了一大批人物。在結構上可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寫清兵入關之前,江淮地主階級的內部矛盾及其消長升沉。一些舊家大族如劉氏、陳氏、宦家等都先后衰微了,正在倔起的則是象黃家這樣的地主兼商人的新暴發戶。這雖然仍是地主階級的內部矛盾,卻反映了當時正在蓬勃發展的商品經濟對正在沒落的地主經濟的一種沖擊。作者是站在舊式地主一邊的,對黃氏的丑惡面目有較多的暴露,但對舊式地主的那些不肖子孫也沒有放過。這些描寫都很有認識價值。第二個層次寫清兵入關南下之后,在國破家亡的情勢下,江淮地主階級的種種丑態,以及滿漢貴族和地主之間的互相勾結并最后合流的過程。漢族地主階級成員,有的投降并受到重用,同清兵一起鎮壓漢族人民的反抗斗爭,但有時又三心二意,李成棟就是一個代表。有的堅持民族氣節,拒絕清兵的利誘,不肯與清兵合作,李賡虞可為代表。劉三秀最為“精明”,善于依據客觀形勢來保護自己、發展自己,經過一番試探和銓衡之后,她看準了方向,一舉平步青云,爬上了新統治集團的最上層,做了王妃,為自己撈到了實惠。這些描寫,反映了當時漢族地主階級的某些不同側面,是符合歷史真實的。
本篇中有不少人物都寫得較為生動,而以劉三秀最為飽滿。她出身于舊家大族,由于貪財好勢,十四歲便自愿嫁給一個年過半百的新暴發戶黃亮功。這樣的出身,就使她養成了地主兼商人這兩類剝削者的本性, 追求金錢、 權勢是她最根本的人生目的。她很有才干,工于心計。為了達到個人目的,她可以軟硬兼施,左右逢源,既刻薄吝嗇,心狠手辣;又擅施以小惠,收買人心。在逆境中,她可以裝得十分可憐;在順境中,她也敢于殺伐決斷。她很有一點王熙鳳的氣質,但她的結局與王熙鳳不同,這是因她當時投靠的政治集團正處在上升時期。
明清傳奇小說在反映社會生活時多喜歡借徑鬼狐,本篇卻沒有采用這種假定的、 變形的方法,而是基本上按照現實生活的本來樣子來寫的,而且寫得較為深刻,較為生動,確是一篇較為出色的現實主義作品。后來的一些清史演義小說,大多都把本篇熔裁進去,做為重要一章加以渲染。由此也可以看出本篇是受到人們的重視和喜愛的。
上一篇:《躋云樓》簡介|鑒賞
下一篇:《迷樓記》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