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夷夢》簡介|鑒賞
清代白話長篇神魔小說,又名《海國春秋》,四十卷四十回。清汪寄撰。此書現存版本主要有:清嘉慶十四年刊本堂藏板本;光緒四年戊寅翠筠山房刊小本,首《南游兩經蜉蝣墓并獲希夷夢稿記》,繡像十一幅,前圖后贊。
小說略謂周世宗駕崩后,趙匡胤以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朝廷百官中唯有侍衛親軍副都指揮韓通與昭義節度使李筠等忠于周室,斥責趙匡胤陰謀篡位。韓通發動政變,兵敗于亂軍中被殺。李筠聽從幕僚邱仲卿之計,詭稱從順趙氏,而陰結江南、西蜀,圖謀恢復周室。仲卿離去后,李筠倉促起事,兵敗自焚。仲卿于聯絡路上,先后遇見仙人指點迷津和趙匡義之拉攏,皆拒絕不從。后為救韓通庶母弟韓速,乃假意歸順,隨趙匡義入汴京。先游說周世宗幼子,幼主以為大勢已去、周室難望恢復,拒絕合作。仲卿無奈,設計救出韓速之后,雙雙潛遁江南投奔林仁肇。及發覺江南柔弱無可憑依,乃投奔淮南節度使李重進,亦覺無望,又轉奔西蜀,途中被俘。韓速劫持防江使,與仲卿逃至蕪湖,復奔黃崗,經仙猿指引來到仙道陳希夷洞府中。洞中人規勸二人學道求仙,遠離塵囂,而二人興復周室之心不絕,固不從,遂于洞中安歇。仲卿夜夢出外遇見李重進之子李之英及甥王之華,得知重光殉國,南唐已亡,并西蜀亦亡。仲卿倍極哀傷,遂乘海舟來至浮石國,幫助島主清除奸邪,安邦定國,被封為客卿。韓速夢中乘赤鯉來至浮金國,亦因功封為冠軍將軍,旋封冠軍侯。后浮金、浮石兩國因玉砂貿易發生爭戰,仲卿以反間計劫獲韓速。兩人努力使浮金、浮石兩國合好,仲卿晉封為武侯,韓速為廣望君,并被招為駙馬。二人至此皆成浮石國股肱社稷之臣,榮華富貴,得意倍常。一日,遇覆舟,救得一中華人氏,乃背負宋幼主跳海之陸秀夫,始知宋亡始末。不久,韓速泛海不歸,仲卿追尋入海,亦不歸。二人一夢醒來,原來仍在希夷洞中。于是,二人塵心頓息,努力學道,共登仙籍。后重返浮石國游覽,又去地獄參觀輪回之狀,乃知宋之為元所滅,皆因周室忠臣義士復仇,乃因果報應之必然。
《希夷夢》以因果報應解釋朝代更迭,顯示出濃重的宗教迷信色彩,此亦小說家之故伎。元刊《三國志平話》即稱漢獻帝乃劉邦轉世,曹操、劉備、孫權分別為韓信、彭越、英布轉世,三國分漢乃劉邦殺戳功臣之報應。這種荒謬的符命之說在明清白話小說中屢見不鮮, 《希夷夢》亦未能免俗。小說還明顯地因襲沈亞之《邯鄲夢》和李公佐《南柯太守傳》之故套,通過短暫的一夢來闡釋人生無常如夢的虛無主義哲學,表現出明顯的逃避現實的思想意識,故小說的思想內容顯得平庸貧乏。然而,作者的政治熱情并未完全消磨掉,在對邱仲卿和韓速的描寫中,也流露出治國平天下、掃除貪邪之塵翳的政治抱負和具體設想,顯示出入世與出世兩種觀念的矛盾,因而小說的思想也顯得比較復雜。
《希夷夢》在歷史演義小說中溶入神魔小說中慣見的神仙道化成份;從邱仲卿、韓速在浮石、浮金兩國建功立業的描寫中,表現出作者對政治、經濟、水利、軍事等方面的實際才干,這與《野叟曝言》、 《鏡花緣》等才學小說不無類似之處,顯示出“以小說為庋學間文章之具”(《中國小說史略》)的傾向。凡此種種,都體現了清中葉以后各種流派小說的合流趨勢,因此, 《希夷夢》尚不失小說史方面的認識價值。
小說的結構布局比較新穎,故事情節也顯得曲折生動,語言流暢,塑造了邱仲卿、韓速、韓通、李筠等特點比較鮮明的人物形象,多少補救了歷史演義小說和神魔小說之末流作品的枯燥乏味和枝蔓冗長,可讀性較強。
上一篇:《巫夢緣》簡介|鑒賞
下一篇:《常言道》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