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別集·曹操集
詩文別集。一作《魏武帝集》。三國魏武帝曹操撰。《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裴注引《魏書》說:“(太祖魏武帝)創造大業,文武并施,御軍三十馀年,手不舍書,晝則講武策,夜則思經傳,登高必賦,及造新詩,被之管弦,皆成樂章。”可見在戎馬倥傯中,曹氏不廢著述。據清姚振宗《三國藝文志》著錄,曹氏著述有十九種之多,文集只是其中一種。《隋書·經籍志》著錄《魏武帝集》二十六卷,并注:“梁三十卷,錄一卷。梁又有《武皇帝逸集》十卷,亡。”說明南朝梁以前,曹操的詩文有四十卷行世,至隋已亡其半。《世說新語·豪爽》載,晉王敦每醉后以如意打唾壺,詠“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此為曹詩在當時膾炙人口時明證。又南齊沈約撰《宋書》,其《樂志》臚列《氣出唱》、《薤露》、《蒿里》、《短歌行》、《秋胡行》、《步出夏門行》等共十三題十八首。《樂志》還談到曹操尤好作《但歌》,然而自晉以來不復傳,也說明曹集至南朝后期開始陸續有散佚。隋本二十六卷似為梁三十卷本的殘帙,而非匯輯全部遺文,所以《隋志》又著錄《魏武帝集新撰》十卷。《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復著錄《魏武帝集》三十卷,必非梁人舊本。《宋史·藝文志》不載,似可推斷唐人曾就隋本作分合,但入宋終于亡佚。由唐及宋前期所纂類書引錄情況看,曹集最后散佚的時間當在北宋末葉。明人據《宋書·樂志》、《初學記》、《藝文類聚》、《文選注》、《太平御覽》、《樂府詩集》等重新輯集成書,首先見于張燮《七十二家集》中,次則見于張溥《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張溥本《魏武帝集》一卷,共收文一百三十九篇,詩十五題二十一篇。清嚴可均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爬剔殘缺,編曹文為三卷。1911年,丁福保以嚴輯三卷文,加上張溥本一卷詩,編為《魏武帝集》四卷,收入《漢魏六朝名家集》。1959年,中華書局以丁本為底本,參校類書、總集,補訂出處,又增加了《孫子注》,改名《曹操集》出版。此書總分為詩集、文集、孫子注三部分,文集再分三卷。另附錄傳記資料、佚文數則以及《曹操年表》(江耦編)、《曹操著作考》(節錄《三國藝文志》)。這是現今校輯最賅備的本子,當然也還有個別零句殘篇未及補入,如《白氏六帖》卷一引《與鐘繇書》、《太平御覽》卷九一七引《樂府》等。1979年中華分局又出版了根據這個本子所作的《曹操集譯注》。曹詩注本則有黃節《魏武帝魏文帝詩注》(人民文學出版社版),亦佳。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景媒情胚
下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曹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