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辭用韻《頓多挫少》原文|注釋|賞析|匯評
【依據】
此詩“葡萄美酒”一頓,“夜光杯”一頓,“欲飲”一頓,“琵琶馬上催”一頓,“醉臥沙場”一頓,“君莫笑”一頓,凡六頓,至末句方挫去。夫頓處皆截,挫處皆連,頓多挫少,唐人得意乃在此。(劉文蔚《唐詩合選詳解》卷四引徐子能語)
【詩例】
涼州詞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解析】
頓挫,指聲調的停頓、轉折,頓是停頓,挫是轉折,其在詩歌表現上具體指章法的曲折變化和音律的抑揚有致。徐子能認為,王翰《涼州詞》一詩充分運用了頓挫手法,表現了“頓多挫少”,全詩音律上共為六頓一挫:前三句每句兩頓,共六頓,末句一挫,“頓處皆截,挫處皆連,頓多挫少,唐人得意乃在此”——這話從詩的章法、音律上道出了《涼州詞》的特色。
確實,我們讀《涼州詞》,首先有個鮮明感覺:此詩在音調上具有鏗鏘激越的特點——這同它音節上的特殊變化很有關系。一般七言詩歌的音節變化是每句為上三下四,即前三字一頓,后四字一頓,或者是上四下三,前四字一頓,后三字一頓,但《涼州詞》不然,它既有上四下三句式,也有上二下五句式。試看:該詩第一句上四下三,第二句上二下五,第三句上四下三——即如徐子能所言共六頓,而三句中頓處有變化。這種句式上的音節錯綜變化,便帶來了章法的多姿多變,產生了習慣上難以預料的藝術效果與感染力。其明快的語言韻律與跳動跌宕的音節節奏,生動表現了急促歡快的旋律與熱烈奔放的氣氛,使人讀之感到激情難抑、深情向往。
從藝術表現上說,頓挫與抑揚往往是緊密聯系、難以區分的。只是頓挫表現緩急輕重,抑揚表現起伏高低,前者側重節奏,后者偏重音調,而兩者總體上往往能渾然一體。陳廷焯《白雨齋詞話》指出:“美成詞,有前后若不相蒙者,正是頓挫之妙。”“沉郁頓挫中別饒蘊藉。”“馮正中詞,極沉郁之致,窮頓挫之妙。”“頓挫則有姿態”。唐詩中這種表現也比較典型,如杜甫有言: “晚節漸于詩律細”,“波瀾獨老成” (《敬贈鄭諫議》)“新詩改罷自長吟”(《解悶》)這些詩句均表述了他對詩律的追求,其中自然包含了詩歌音律上的頓挫,他的創制拗句和拗體詩,更可顯出表現頓挫手法的功力。
《涼州詞》的“頓多挫少”,無疑造成了詩歌節律上的美感,而它同時也產生了詩歌內涵上的連貫起伏,給人一氣呵成之感,讀來鏗鏘有力,似乎充溢著一股昂奮的激情,全然沒有西部沙場征戰凄涼、怨恨、悲切之感,這是一般邊塞詩所難以達到的。可見,恰如其分地運用頓挫手法,可使詩章的結構布局跌宕起伏,也可使詩章的音律抑揚起伏,從而化為韻律美、節奏美。
要使詩作的格調能慷慨俊逸,悲壯深沉,具有回腸蕩氣的激越感,運用頓挫手法無疑是重要手段。如果詩作本身內容充實、情感豐富,形式結構與內容也能相合,那么要追求像王翰《涼州詞》那樣能催人激情、鏗鏘有力的佳作,運用頓挫手法恐怕是必不可少的。
上一篇:唐詩藝術技巧·修辭用韻《氣盛則宜》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唐詩藝術技巧·修辭用韻《節拍自然入妙》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