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子后語》簡介|鑒賞
明代文言諧謔小說集。陸灼撰(《中國文言小說書目》題作佚名氏撰)。今存版本:《煙霞小說》本、《續說郛》本、《古今說部叢書》本等,作者在自序中道,本書是受到東坡的啟發而作的;東坡有《艾子》一書,于是,他便作《后語》。作者雖然聲明,自己無意像東坡那樣“以言語、文章,規切時政”,只是“用為戲”罷了,不敢“意有所寓”。但是,他要學東坡,尤其是要作《后語》,就清楚地告訴了我們,作者正想以此“規切時政”,不過,在“規切”的方式方法上,有所選擇而已。限于整個朱明王朝的高壓統治(超過趙宋),他沒有采用直率的批評方式,而是以含蓄的幽默小品明嘲暗諷,讓統治者知道存在的問題。 例如,有一篇道,艾子(主人公的代稱,并無實指含義)有公羊好斗,門人要閹羊,認為這樣便“降其性而馴矣”。艾子聽了后笑道: “爾不知今日無陽道的更猛些!”這分明在嘲罵閹人。有明二百余年,宦官擅權, 始終嚴重,尤其是明末魏忠賢等的禍害,更是明亡的重要原因。作者有感于此,于是便以犀利的筆觸,假寓言這種文學形式,無情地譏諷這些“無陽道”的貪殘相。諧謔之中有罵詈,罵詈之中又有諧謔,令人忍俊不禁。又如一篇,借罵失職的家犬道:
此畜生昨夜盜賊橫行,畏顧飽食,噤不則一聲;今日門辟矣,不能擇人而吠,而群肆噬嚙,傷及佳客……
實際上是在給那些作威作福,欺壓黎民的統治者作寫生畫。而正是那些待民兇殘的統治者,一旦遇著外寇侵侮,卻呈露出不顧而逃遁的丑惡嘴臉。作者對于這些外貌兇惡,內心丑陋的明代大部分統治者,十分鄙夷和憎恨,便借寓言這藝術形式“欲殺”盡而后快。從以上兩個小品內容,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大概生于亂世,或許就是明末天啟、崇禎時期的人。然而全書唯一表示作者活動的時間詞語,即自序所說:“歲丙子(作者)游金陵”的“丙子”,即萬歷四年,卻與事實又不合。所以, “丙子”二字可能有訛。
本書諷刺筆法辛辣尖銳,往往以小喻大,生動透徹,讓人愛不釋手。比如有一篇描摹了某“病忘(健忘)者”。一日“病忘者”擬到艾子家去。
于是乘馬挾弓矢而行,未一舍,內逼, 下馬而便焉,矢植于土,馬系于樹。便訖,左顧而覩其矢曰:“危乎,流矢奚自,幾乎中予!”右顧而覩其馬,喜曰: “雖受虛驚,乃得一馬。”引轡將旋,忽自踐其所遺糞,頓足曰: “踏卻犬糞,污吾履矣,惜哉!”鞭馬反向歸路而行,須臾抵家,徘徊門外曰: “此何人居,豈艾夫子所寓耶?”其妻適見之,知其又忘也,罵之。其人悵然曰:“娘子素非相識,何故出語傷人。”
真是到達了“行則忘止,臥則忘起”的地步,生活中找不到這樣荒誕的“病忘者”的,作者這樣集大成式的描寫,可謂淋漓盡致,入木三分,讀者反覺親切,可以接受。
無論從那個角度看,本書不失為一部較好的幽默小說集。
上一篇:《艷情逸史》簡介|鑒賞
下一篇:《花影集》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