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太學詩酒傲王侯》簡介|鑒賞
明代白話短篇小說。見《醒世恒言》第二十九卷。
知縣汪岑素聞盧楠高名,有心要結識他,幾次邀請,都“全然不動”。汪知縣“情愿自去就教”,約會七次而都不能實現。九月間,盧楠相約汪岑去游園,因他審理盜賊案而延誤時間。盧楠等不及,先自喝得酩酊大醉,為此而得罪汪岑。汪設計陷害,將盧楠投進監獄。上司有心開釋盧楠,汪岑暗中指使獄卒,欲置之于死地,被縣丞董紳發覺救下。汪岑又四處派人張貼揭呈,誣陷盧楠打死平民,叫人不敢援救。府中不敢改判,反坐實了死罪。汪岑由此而高升為給事。新知縣陸光祖密查暗訪,審明真相,當堂將盧楠釋放。小說通過盧楠與汪岑的一場曲折斗爭,揭露了社會的黑暗和官吏的殘暴、陰險、狠毒。同時也贊揚盧楠不甘流俗的孤傲生活態度和蔑視權貴的高風亮節。
盧楠, 《明史》有傳,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和馮夢龍《古今談概》均有記載。小說即在此基礎上敷演而成,因此顯得相當真實可信,絕少迷信荒誕的成分。但已非生活的實錄,而經過了作者的藝術加工,人物的個性更為鮮明。作者將人物放在斗爭的旋渦中,主要通過他們的心理描寫(如盧楠遭毒打后下在死囚牢里的大段獨白), 富于個性化的人物對話(如盧楠在捕役抓他時的描寫)以及概括性的敘述描寫(如開頭對盧楠和汪岑的介紹)等多種表現手法,刻劃人物,力透紙背,神情畢現。
小說的景物描寫很有特點:一是與情節融為一體,推動著故事的發展。二是渲染環境,烘托氣氛,有助于襯托人物的思想性格和精神面貌。三是情景交融,物我同一,增添小說的詩化美和濃重的抒情色彩,四是與人物的心情契合,抹涂著強烈的感情色彩,表現出人物鮮明的愛憎。五是借助人物視角的變化,移步換形,多角度、多層次地透視出景物的千姿萬態,立體感強。
上一篇:《南唐近事》簡介|鑒賞
下一篇:《雙姻緣》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