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房慕道記》簡介|鑒賞
明代白話短篇小說。也有人認為是宋元之作。明洪楩編刊《六十家小說》收入此篇,今見于新編《清平山堂話本》。
小說寫漢初張良因見三王——韓信、彭越、英布——被漢高祖所殺,為保全自身,堅決要求辭去官職,入山修道。漢高祖苦苦挽留,老母勸阻,都無濟于事。張良入山后,過著無拘無束、清閑快活的生活。
張良一心要入山修道,羨慕山中的悠靜,是積極遁世思想的表現。但作品一再強調他入山的動機主要是懼怕君主的寡恩失信而要求遠離政治的禍患,所謂“懶把兵書再展開,我主無事斬賢才。腰間金印無心掛,拂袖白云歸去來。兩手撥開名利鎖,一身跳出是非街。不是微臣歸山早,怕死韓信劍下哭。”這對于封建政治的認識與批判有一定意義。這樣的內容似與明初的政治情況有關。明太祖朱元璋在建國以后,以嚴法制馭群臣,并屢興大獄誅戮功臣,士大夫膽戰心驚,不愿做官。像小說中“不是微臣嫌官小,犯了王法不肯饒”等語,反映了當時做官的心理。
篇中對情節的敘述采用人物對答的形式,這在話本中較為別致,且插入許多詩歌,似是文人的擬作。另外寫張良慕道故事的,元雜劇有王仲文的《從赤松張子房辭朝》,明傳奇有無名氏的《赤松記》等。
上一篇:《張員外義撫螟蛉子,包龍圖智賺合同文》簡介|鑒賞
下一篇:《張溜兒熟布迷魂局,陸蕙娘立決到頭緣》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