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
[宋]陳與義
一自胡塵入漢關,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龍鐘客,獨立東風看牡丹。
題臨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注釋]
伊洛:即伊河、洛河。伊河為洛河支流,洛河為黃河支流。《國語·周語》云:“昔伊洛竭而夏亡。”因此,“伊洛”即指詩人的故鄉洛陽,又暗寓他那亡國的隱痛。路漫漫:兼有兩重意思:其一謂十年顛沛,北望故鄉,長路漫漫,無由再達,即所謂“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古詩·涉江采芙蓉》);其二謂國破家亡,乾坤振蕩,雖無力挽狂瀾于既倒之力,但胸中的耿耿之志仍未消歇,即所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獨立:即“煢煢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陳情表》)之意。邸:客店。
[鑒賞導示]
《牡丹》是陳與義(1090—1139)詠物懷鄉的名篇。這首詩作于紹興六年(1136)春,當時陳與義以病告退,授顯謨閣直學士,提舉江州太平觀,寓居于浙江桐鄉縣北青墩(一名青鎮)之壽圣院塔下,無論國家的局勢,或者個人的身世,都使詩人感慨無限,他便以牡丹為題,抒發了自己真摯強烈的傷時憂國之情。林升(1174—1189)的詩是一首“墻頭詩”。尖銳地諷刺了南宋統治者偏安江左、沉溺于荒淫腐朽生活。直接針對宋高宗在紹興二年(1132),重回杭州之后,大興廟堂、宮殿樓觀,壯大這“帝王之居”的事實而寫的。
[比較鑒賞]
這兩首詩都是南宋詩人寫的。南宋時候,北半個中國淪陷于金人之手。第一首詩里提到的“伊洛”指是的洛陽一帶的伊水、洛水,當時屬于淪陷區。洛陽是北宋的西京,以牡丹花聞名,在詩人寫這首詩時,洛陽淪陷已有十年了。詩人自己在浙江的青墩溪畔看到牡丹,不由得思念起洛陽,思念起淪陷的國土。“獨立東風看牡丹”一語寫得極好,把詩人的無限思緒、千言萬語都蘊含于其中了。是惆悵?是悲憤?恐怕兩種情緒都有吧。第二首詩里提到的“汴州”指的是汴梁(開封),也是淪陷區。這首詩先寫西湖風光和人們在西湖歌舞中醉生夢死的腐朽生活,接著詩人抒發了自己的無限感慨:這樣的風簡直把游人們都熏醉了,使人把“杭州”(南宋的京城)當成了“汴州”(北宋的京城)!言外之意就是:連自己原來的國都都忘掉了。“直把杭州作汴州”一句也寫得極好,同“獨立東風看牡丹”一樣,含蓄蘊藉,蘊藏著詩人熾熱的愛國主義深情和激情。
總之,這兩首詩都有言近旨遠,辭淺意深,“雖發語已殫,而含意未盡”的特點。
[鑒賞要點]
[1]名句:“青墩溪畔龍鐘客,獨立東風看牡丹。”“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2]言近旨遠,辭淺意深。
上一篇:毛澤東與陸游《卜算子·詠梅》比較賞析
下一篇:《石壁精舍還湖中作》與《歸園田居》比較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