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起興的修辭手法與語句例子
[定義]即先以一事物領起,引出所要吟詠事物的一種修辭方式。它是我國歷史悠久的修辭方式,早在《詩經》中,這種手法便被廣泛運用。起興,又叫起,興。朱熹《詩集傳》中曰:“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
起興常出現在詩歌文體中,起興由興句和接句組成。興句中所起的事物與接句所引出的事物之間,有的有關聯關系,有的沒有關聯關系。
[例釋]按興句與接句的關聯性,起興有兩類:
(1)興句與接句有意義聯系的。
例1:樹梢樹枝樹根根,親山親水有親人。羊羔羔吃奶眼望著媽,小米飯養活我長大。(賀敬之《回延安》)
例1以樹木各部分的關聯派生關系,引出山水、人的親緣關系。以羊媽媽哺育小羊羔成長的情景,引出延安人民對“我”的養育之恩。興句與接句之間有著內在的關聯。
(2)興句與接句之間無意義上的聯系,只是作為吟詠的引子,并確定韻腳。
例2:百靈子雀兒百靈子蛋,誰不知道哥哥是好漢。百靈子雀兒百靈子窩,誰不知道哥哥沒老婆。(《陜北民歌·信天游》)
例2興句與接句在意義上無甚關聯,主要是制造吟詠的氛圍,使上下句韻腳相諧。句末的“蛋”與“漢”押韻,“窩”與“婆”韻腳相諧,適于吟誦。
[辨析]起興與比興。見“比興”條。
上一篇:什么是曲說的修辭手法與語句例子
下一篇:什么是反情的修辭手法與語句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