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魏夫人
菩薩蠻·溪山掩映斜陽里
溪山掩映斜陽里,樓臺影動鴛鴦起。隔岸兩三家,出墻紅杏花。綠楊堤下路,早晚溪邊去。三見柳棉飛,離人猶未歸。
宋代朱晦庵曾云:“本朝婦人能文者,惟魏夫人及李易安二人而已。”可是多年來詞壇僅傳李清照一人,實有遺憾。魏夫人,名字失傳,襄陽(今湖北襄樊市)人,宋徽宗時宰相曾布之妻,封魯國夫人,人稱魏夫人。近人周詠先輯有《魯國夫人詞》一卷,《菩薩蠻》為其代表作。
此詞,黃升《花庵詞選》中題為“春景”。上闋四句,作者用清麗婉轉、饒有畫意的秀筆,給我們描繪出一幅春日夕景:夕陽西斜,殘照如血,青的山,綠的水,全給鍍上了一層金色。樓臺幢幢,倒映水中,微波蕩漾,泛起陣陣漣漪,驚動了水中鴛鴦,雙雙比翼而起。岸邊三兩人家,隔墻探出幾枝紅杏,更透露出春的訊息。
看了上闋,我們除了被作者點染的春景所吸引,所陶醉外,似乎還隱隱約約地感受到了作者深藏在景色之中的一種東西在流動。這種東西是什么呢?現在尚是一個謎,揭穿謎底的鑰匙還沒有找到。
“綠楊堤下路,早晚溪邊去。”在這美好的景色中,女主人公姍姍出場了。她沿著綠楊堤下邊的小路,每天早夜兩次去小溪邊。是去溪邊洗衣濯錦,還是“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去觀賞大好春景呢?作者于最后兩句作了回答:“三見柳棉飛,離人猶未歸”。哦,她是去等待她的“離人”。但是柳棉在空中飛來飛去,撩人情思,已經出現三次了,也就是說,時間已經過去三年了,可是離人還沒有回來呢,真是望眼欲穿??!
讀到這里,我們恍然大悟:謎底原來在這里!鴛鴦交頸而眠,并翼而飛,反襯出人物的分離,女主人公的孤獨。而大好春光的描寫,更含有豐富的內涵。首先,它為抒發離情別緒提供了一種感情上的氛圍和契機。芳草、柳絲、杏花,是很容易逗起離人的思念之情的。所謂“王孫游兮不歸,芳草生兮萋萋”(《楚辭》)、“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王昌齡《閨怨》)即是如此。其次,大好春色還容易引起人“春光易逝,青春難駐”的感嘆,“惜春常怕花開早,更何況落紅無數”(辛棄疾《摸魚兒》),柳絮三飛,紅顏漸老,人胡不歸!因此,有了最后“離人猶未歸”的點睛之句,前面所描繪的景色不僅如畫如繡,而且染上作者深沉的感情色彩。景中寓情,情景交融,上下闋之間暗通潛脈,渾然一體。
《詞林紀事》引雅編云:“魏夫人有江城子、卷珠簾諸曲,膾炙人口,其尤雅正者,則菩薩蠻云云,深得國風卷耳之遺。”從魏夫人這首詞寫景的清新秀麗、抒情的含蓄深沉來看,確實是一首當之無愧的好詞。
上一篇:(唐)無名氏《菩薩蠻·牡丹含露真珠顆》原文、翻譯及賞析
下一篇:(宋)舒亶《菩薩蠻·畫船捶鼓催君去》原文、翻譯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