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李重元
憶王孫·春詞
萋萋芳草憶王孫,柳外樓高空斷魂。杜宇聲聲不忍聞。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
李重元今存《憶王孫》詞四首,是一組組詞。分別題為《春詞》、《夏詞》、《秋詞》、《冬詞》,描寫各季的富有特征性的景物,烘托、刻劃思婦的心理活動,表現了憶念遠方征人的共同主題。這首《春詞》,《類編草堂詩余》以為秦觀作,然宋代黃升《唐宋諸賢絕妙詞選》載李重元同調詞四首,風格一致,當以李作為是。
本詞開宗明義點出“憶王孫”,這不僅是理解本詞的關鈕,也貫帶其余三詞,醒明組詞的全部題旨。王孫,泛指遠行在外、久久不歸的游子。首句“萋萋芳草憶王孫”,化用淮南小山《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的語意。春草的意象,在我國古典詩詞中,常與思婦游子的相思情意聯系起來,如李煜《清平樂》:“離情卻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春已到,芳草茂盛,引發詞中女主人公的春愁閨思,她登上高樓顒望,希望能見到征人從天涯芳草外歸來。但是,“柳外樓高空斷魂”,柳外的高樓,擋住了她的視線,徒然使她傷悲。正當她斷魂失魄的時候,忽然聽到杜鵑的“不如歸去”的啼鳴聲,更加深她對征人遲遲不歸家的怨恨,不忍再聽下去了。劉熙載說:“一轉一深,一深一妙,此騷人三昧。”(《藝概·詞曲概》)如果說上面的詞句都在刻劃閨中思婦等待征人時的心態,那么,“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兩句,就深入一層,轉而寫到思婦自身的遲暮之感。黃昏來臨,暮藹沉沉,雨點摧打著梨花,這給閨中思婦的刺激,是非常強烈的。因為作為美貌女子和春天美好事物象征的梨花,正遭受風雨的吹打,思婦目睹這種景象,必然會產生芳姿易逝、好景不長的聯想,發出遲暮的感喟,哀嘆自己不幸的命運。她在“不忍聽”和“不忍看”的心情支配下,趕緊閉上院門,以杜絕一切容易觸發傷感的客觀景物,進入自己的視覺和聽覺的范圍里。然而,“深閉門”并不能真正驅遣自己心靈深處的孤寂凄苦,日復一日的苦苦相思將不斷地困憂著她,因此,“深閉門”三字雖然在詞的歇拍處戛然而止,但詞意卻具有不盡的余韻,給讀者留下了豐富的想象余地。
本詞選取的春景,如萋萋芳草、煙柳畫樓、杜鵑啼鳴、雨打梨花等,這些意象都是常見的,在唐宋詩詞中比比皆是。詞人運用層深、象征等藝術手法,巧妙地組合這樣的意象群,構成了凄清深遠的詞境,表達了女主人公孤獨、寂寞、凄苦的心緒和對遠方征人苦苦思念的情意。
上一篇:(清)朱彝尊《憶少年·飛花時節》原文賞析
下一篇:(唐)白居易《憶江南》三首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