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好問
小重山·酒冷燈青夜不眠
酒冷燈青夜不眠,寸腸千萬縷,兩相牽。鴛鴦秋雨半池蓮,分飛苦,紅淚曉風前。天遠雁翩翩。雁來人北去,遠如天。安排心事待明年。無情月,看待幾時圓。
遺山詞中,戀愛相思之作不多。但他本是至情至性的人,一旦涉筆于此,便不讓前人,其中的少數佳構,可臻周、秦之妙境,儼然是當行本色的兒女情長之作。本篇即其一例。全詞曲折有致而又層次井然地寫出了一對多情戀人分別時和分別后的無限幽恨,創造出賞心悅目的深婉清麗境界。作者并沒有故作騰挪跌宕和穿插起伏,而只是按時間和空間的推移,順序自然的描述情人離別的過程及其痛苦心態。這使得此詞活象一部抒情性極強的小劇。它結構完整,由以下三個優美的場次組接而成:第一場,分離前的夜晚:酒冷燈青的斗室之中,一對通宵不眠的纏綿情侶;第二場,依依惜別的清晨:秋雨淅瀝,秋風凄厲,鴛鴦分飛,殘荷帶淚,不勝其哀惋之情;第三場,分離后的刻骨相思:見雁飛而傷心,睹明月而生怨,始而盼望,繼而發愿,終而彷徨,獨行獨坐,獨酬獨臥,竟至不可終日……。這三個部分,細節真實,場面典型,情態生動,脈絡清晰,貫串為一個整體,敘事與抒情融合無間,足見作者利用短小凝煉的形式以寄寓豐富復雜情感的高超技能。我們所說的第一場,即上片的開頭三句:“酒冷燈青夜不眠,寸腸千萬縷,兩相牽。”作者精心擇取最有代表性和富于暗示性的事物來烘托離別前夜的凄苦情狀。“酒冷”意味著餞別的筵席已放置了大半夜,但因雙方心事重重,不斷敘離情,而無暇宴飲,因此炙冷羹殘,杯中物也久久閑在一邊;“燈青”更顯出長夜耿耿,四周寂寞,而男女主人公心境之凄涼,愈發不言而喻了。“寸腸相牽”與“夜不眠”相呼應,癡男怨女通宵繾綣的種種衷曲,借此而展現于字里行間,使人感到語淡情濃、言簡意豐。“鴛鴦秋雨半池蓮,分飛苦,紅淚曉風前”三句,比興兼到,為我們描繪出了全劇中那魂銷魄奪的第二場——秋曉分袂。“鴛鴦分飛”,既寫凌晨開門驚走池宿鳥的實景,更象征情侶不幸分散,天各一方。“蓮”既是池中實物,亦諧“憐”字,表明二人相愛不舍。“紅淚”既形容蓮花瓣上撒滿秋雨的景致,又與“分飛苦”呼應,暗喻二位情人悲泣淚下,甚至滲和著血! 這里由于全用比興手法,顯得含蓄哀婉,毫無沾滯與落套之感。周邦彥《蝶戀花·曉行》中“執手霜風吹鬢影,去意徊徨,別語愁難聽”,與此處所寫,是同類場面,但兩者一實寫,一虛寫;一正面展現,一側面烘托;一用白描,一用比興;藝術境界各臻妙境。下片展現全“劇”的第三場,也可以說是尾聲。分手后,出遠門北上的自然是男方,留下來獨守空閨的不用說是女方。下片即專寫女方相思之苦與怨恨之深。這又分為三個小層次。首先是遙望北雁南飛而引發聯想,怨天意之不公與情人之遠去。秋涼了,連大雁都紛紛自北而南,來尋找溫暖的落腳處;而人卻偏偏向北而去,這不是太違背情理了嗎?女主人公想到這里,不覺怨情彌天。她遙望遠天,不斷想著“遠如天”的情人,真不知如何來安排漫長的孤棲日子。但想也無益,怨也無益,她只有轉而盼望一年以后的重逢。這就是下片的第二個層次:“安排心事待明年。”寫到此,一般來說詞情已盡,不料下文波瀾又起:“無情月,看待幾時圓。”這就是說,人事多錯忤,預先雙方約定的明年相會未必能成為現實。于是女主人公對月起興,發出了這痛徹心肺的最后一聲長嘆。月本無情之物,詞人卻煞有介事地罵它無情。這一罵,無理而有情,充分表現了相思女子曲折復雜的惡劣心緒。這第三個層次,搖曳生姿,使全詞產生了有余不盡的韻味。
上一篇:(宋)章良能《小重山·柳暗花明春事深》原文賞析
下一篇:(清)宋征輿《小重山·春流半繞鳳凰臺》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