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王夫之
蝶戀花·君山浮黛
渺渺扁舟天一瞬,極目空清,只覺云根近。片影參差浮復隱,琉璃凈掛青螺印。憶自嬴皇相借問,堯女含顰,蘭佩悲荒磷。淚竹千竿垂紫暈,賓鴻不寄蒼梧信。
《蝶戀花·君山浮黛》,是王夫之《瀟湘十景詞》之十。詞前有小序云:“潮光極目,至君山,始見一片青芙蓉浮玻璃影上。自此出洞庭與江水合。謝脁所云‘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者,于焉是矣。湖南清絕,亦于此竟焉。”這段文字,介紹了本詞創作的成因,啟迪我們理解詞的深層含義。“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是本詞的思想基調。
據《南齊書·謝朓傳》載,隨王蕭子隆“在荊州,好辭賦,數集僚友。脁以文才尤被賞愛,流連晤對,不舍日夜。長史王秀之以脁年少相動,密以啟世祖”,誣陷謝朓“構扇藩邸,日夜從諛,仰窺俯畫”,扇動鬧事,挑撥離間。永明十一年(493)秋,謝朓被召回建業(今南京)。他知道這次回京,兇多吉少。在離建業三十里的新林,寫了一首詩贈西府同僚,開頭兩句就是“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向朋友們訴說無可奈何和悲憤不已的心境。不久,宮廷奪權傾軋,隨王等被害,謝朓差點被殺。王夫之乘船到洞庭與大江會合處,面對帶有帝堯二女悲劇色彩的君山,想起了謝朓被召回建業時的悲憤,聯系桂王被害,自身亡命江湘的遭際,痛感空有報國忠心,但卻回天乏力,因作此詞。
上片寫泛舟洞庭所見所感。“渺渺扁舟天一瞬,極目空清,只覺云根近。”在浩渺無涯的洞庭湖面上,泛一葉扁舟,遙望天際,蒼穹清碧,幾朵浮云,倒映水中,使人覺得“云根”與人很近。用似寫實又似夸張的手法,突出了湖大、天高和舟小、云近,對比強烈鮮明。“片影參差浮復隱,琉璃凈掛青螺印。”“片影”,指望中的君山之影;“參差浮復隱”,則是指君山山勢在波峰間隱現。“青螺印”,語本唐劉禹錫《望洞庭》詩:“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這兩句,一動一靜,突出地說明君山在巨大的八百里洞庭中,是渺小的,不過一“青螺印”而已。整個上片借寫洞庭景色,寓寄天人關系的偉大與渺小,并為下片作鋪墊。
下片寫堯女的悲憤。“憶自贏皇相借問,堯女含顰,蘭佩悲荒顰磷。”《史記·秦始皇本紀》:“(始皇)浮江,至湘山祠,逢大風,幾不能渡。上問博士曰:‘湘君何神?’博士對曰:聞之,堯女,舜妻,而葬此。于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樹,赭其山。”王夫之活用這個故事,說是想起從前秦始皇因為一問,就伐樹赭山,堯女對此十分怨恨。她由被始皇殘暴凌辱,想起丈夫舜死于蒼梧,荒墳空存磷火,手撫蘭佩,悲從中來。三句暗喻明亡,清人肆虐,自己的處境,也如堯女之于始皇,刀俎魚肉,徒有悲傷。“淚竹千竿垂紫暈,賓鴻不寄蒼梧信。”晉張華《博物志》:“堯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舜崩,二妃啼,以涕揮竹,竹盡斑。”第一句承上,娥皇、女英對始皇暴行,揮淚灑竹,使斑竹留下更多的“紫暈”。想寫信把自己當前的不幸遭遇告訴舜,可是“賓鴻不寄蒼梧信”。蒼梧,在衡陽之南。傳說衡山有落雁峰,北雁至此而至,不再南飛。有苦無人訴說,就更加一層哀傷。詞人借此典故來表達心中的黍離之悲。
嵇文甫說:“船山深入文學,神契楚騷。其生平詩文,……悱惻纏綿,焄蒿凄愴,其耿耿孤忠,苑結不能自己之情,隨處迸發流露,真可謂《離騷》之嗣音。”(《王船山詩文集序》)讀姜齋詩詞,確實使人生“字字楚騷心”之感。
上一篇:(明)王夫之《蝶戀花·銅官戍火》原文賞析
下一篇:(清)宋琬《蝶戀花·旅月懷人》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