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學概念·吟詠情性
古代詩學概念。語見《毛詩序》:“吟詠情性,以風其上。”突出詩歌抒情言志的特征。中國詩論“開山的綱領(lǐng)”是《尚書·舜典》中的“詩言志”。“志”與“情”,意義上雖然相通,但“志”主要是指對社會現(xiàn)象的認識和態(tài)度。“采詩觀志”的制度正由此而來。《毛詩序》結(jié)合“志”“情”對詩進行論述,而對“情”加以重視強調(diào),進一步體現(xiàn)了詩歌的創(chuàng)作特點。當然,《毛詩序》的“吟詠情性”仍不脫“發(fā)乎情,止乎禮義”的倫理制約。但發(fā)展到晉陸機《文賦》,提出“詩緣情而綺靡”,則顯示了詩人創(chuàng)作對“情”的自由揮灑。鐘嶸《詩品序》反對用典:“至乎吟詠情性,亦何貴于用事?”白居易《與元九書》說:“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也以“情”作為詩的根本。袁枚也說:“詩寫性情,惟吾所適。”(《隨園詩話》)詩論中“志”“情”的分途,遂形成“言志”與“緣情”的對立。“志”一般作為政治禮教之“志”來看待,“情”則作為與政教相對的因人因物而發(fā)的私情來看待。張戒《歲寒堂詩話》說:“建安、陶、阮以前,詩專以言志;潘、陸以后,詩專以詠物。兼而有之者,李、杜也。”詠物,也就是顯示情性之作。“所謂性情者,最高不過嘲風雪、弄花草耳。”(潘德輿《養(yǎng)一齋詩話》)這里的“性情”,雖有所指,但至少可以說明詠物即是吟詠情性一類。同是吟詠情性,也有真?zhèn)胃叩汀?a href="http://m.tenkaichikennel.net/shiji/dufu/"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杜甫詩:“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春望》)“人生有情淚沾臆,江草江花豈終極。”(《哀江頭》)“乾坤含瘡痍,憂虞何時畢?”(《北征》)句句詠物,句句又何嘗不是吟詠情性?其襟抱之高,不難想見。而一些苦吟詩人,為詩而造情。其情偽,其詩必不能真摯動人。所以葉燮《原詩》說:“詩之基,其人之胸襟是也。有胸襟,然后能載其性情、智慧、聰明、才辯以出,隨遇發(fā)生,隨生而盛。”
上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呂本中
下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吳兆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