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朱宏恢
樹頭樹底覓殘紅,一片西飛一片東。
自是桃花貪結子,錯教人恨五更風。
王建
唐代詩人王建的這一百首宮詞,可以說是將宮女們的生活、思想、感情全面而真實地傳達了出來,所以引起了不少人的興趣,甚至起而仿作。
這首詞寫的是什么呢?在一個春天的早晨,宮女們來到了桃樹底下,而桃花已開始凋落,樹頭上面還留著殘余的花瓣,樹下已落紅滿地了。可是樹上的殘花,還正隨著微風“一片西飛一片東”。這怎不叫人黯然神傷!尤其是深錮宮中的青春少女,她們從花兒的凋落很自然地想起了自己的身世。年復一年,青春瞬間即逝。“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桃花零落的命運,不也正是自己命運的寫照嗎?
三四兩句的概念就確乎有點“朦朧”了。如果詩人在此繼續用的是“比”的手法,那這兩句便成了宮女的自悔之詞了。因為桃花貪圖結子(果實),所以春日桃樹先葉開花,結果卻早早被五更輕風吹落。這怎么能怪“五更風”呢?“貪”字本身是責備“桃花”的:豈不是太性急了一點嗎?那么比喻的意義應當是:宮女想到自己為了貪圖邀寵承恩,結果一旦“五更風”起,猶如殘紅墜地,落得可悲的下場。“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想到這里,能不自悔嗎?
如果我們認為三四句不是“比”,那又可以作這樣的理解:宮女們想到桃花為了結實,花兒早葉而開,她的被風吹落,乃是自然規律,不能去“恨”“五更”之“風”;而自己呢,卻被禁錮在這深宮之中,連這結實的權利都沒有,自然規律都不能順應,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東飛一片,西飛一片,“零落成泥碾作塵”,豈不是連桃花都不如嗎?
多種意蘊和不確定的概念,形成了這首詩的朦朧境界。讀者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去補充、體會詩歌所創造的藝術境界,來完成自己對美的感受。
上一篇:定風波
下一篇:島與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