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重要詩人·班固
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陜西咸陽東北)人。九歲能屬文誦詩賦,及長,博貫載籍。所學無常師,不為章句,舉大義而已。年十六入洛陽太學。至年二十三,父彪卒,乃歸鄉(xiāng)里。東漢明帝永平(58—75)初,東海王劉蒼為驃騎將軍輔政,開東閣,延英才。固奏記于蒼,薦桓梁等六人于蒼。固以父繼《史記》后續(xù)寫之西漢史未詳,欲成其業(yè)。既而有人上書告固私改作國史。有詔下郡,收固系京兆獄,盡取其家書。固弟超乃詣闕上書。明帝召見之,具言固著述之意,令郡上其書。明帝甚奇之。召固詣校書部,除蘭臺令史,使與陳宗等共撰《世祖本紀》。遷為郎,典校秘書。固又撰功臣、平林、新市公孫述事,作列傳、載記二十八篇,奏之。明帝乃復使終成前所著書。固自永平中始受詔,潛精積思二十馀年,至章帝建初(76—84)中,大多成書。尚馀部分表志未成,固卒后妹昭及馬續(xù)成之,即今傳《漢書》。《漢書》分十二本紀、八表、十志、七十列傳,合百篇。起于高祖,終于孝平王莽之誅,包舉一代十二世二百三十年事,為我國斷代史開創(chuàng)之作。其書記事詳盡核實,多載有用之文。開以后正史斷代之先例,其文亦為歷來散文家所推崇,故有“《史》、《漢》”、“馬、班”之稱。班固亦漢代辭賦名家,前人往往并稱班、揚(雄)或班、張(衡)。固之辭賦以《兩都賦》為最著。其寫西都部分假托西都賓盛說長安宮室壯麗及市廛繁榮、游俠豪舉。其寫東都部分則敘東都之制度,一歸之于儒家之節(jié)儉與制度。其中心思想為歌頌漢德,然所敘兩都風物人情,頗有史料價值。其文閎麗,蓋取法西漢司馬相如、揚雄之作,而內容已稍趨平實。固又有《幽通賦》、《答賓戲》諸作,為抒發(fā)其仕途不得志之感慨。固自章帝時,頗得幸,時集諸儒于白虎觀,議五經異同,使固撰集其事,成《白虎通德論》。和帝永元(89—105)初,大將軍竇憲出征匈奴,以固為中護軍。憲大破匈奴,登燕然山,使固為《封燕然山銘》,此文亦奇麗可誦。及憲敗,固先坐免官。后以其奴犯洛陽令種放,放怒之,會竇憲事發(fā),遂捕系固,死獄中。《后漢書》本傳云:“固所著《典引》、《賓戲》、《應譏》、詩、賦、銘、誄、頌、書、文、記、論、議、六言,在者凡四十一篇。”《隋書·經籍志》著錄有集十七卷。《新唐書·藝文志》作十卷。今佚。明人所輯《班蘭臺集》,見《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輯得其詩及斷句十一首。其主要事跡見《漢書·敘傳》、《后漢書》本傳。
上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王闿運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理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