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狂想曲·楊煉》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太陽的影子躺在波浪上
黎明搖著棕櫚葉,搖著綠色的光
從我身邊跑來,給每一塊礁石
布置潔白的鴿子。就在那兒
夜晚擊落飛舞的海鷗。峭壁震顫
發出黑色的回想。就在那兒
寒冷的磷火陰森地擺動
喧囂的白晝已經死去
我的夢在顫栗的水藻間游蕩
天空和大海的胸襟
插滿千千萬萬朵紫羅蘭
芬芳的世界從另一個世界敲響
可就在那兒,我留給沙灘的濕漉漉的腳印
被無情的潮汐舔平。就在那兒
夏天的暴風雨瘋狂地傾瀉
無數的記憶凝結著冰雹的白光
就在那兒,少女們走出金色的貝殼
在清涼的月光下歌唱
天空是美好的,海水是寧靜的
但是,秋天最后的星星
卻孤寂地閃爍,紅色的月亮
像一個渾圓的,八月的橙子
隕落在我心的深淵里,就在那兒
露珠的戒指摔得粉碎
而屋檐下透明的葡萄串在哪里呢
雪山似的幻想,草地上的天真在哪里呢
就在那兒,一只小船的尸體
靜靜記載著遙遠的風暴
帆曾像狂歡的孩子
在大海的泡沫中嬉戲叫喊
就在那兒,時間鳴響著衰老
我的夢落葉一樣不可挽回地飄零
天空是美好的,海水是寧靜的
看吧,就在那兒,高高聳立的巖岸上
我的白樺樹沉默著
像一根不再抖動的桅桿
世界的色彩在它腳下變幻
就在這兒,在無數飛逝的瞬息之間
它不感謝陽光,也不伴隨蟬的憂愁歌唱
只有生長證明著自己的命運
這首詩用繁復、華彩的意象砌成了一個詩化的世界,用詩人自己的話說,是創造“一個獨立于作者主觀和物質客觀之外的‘第三種現實’”(《智力的空間》)。詩的情緒面極富層次感,呈現出諸種力,其最鮮明的是正面的力量和反面的力量。反面的力量顯得很強大:“寒冷的磷火陰森地擺動/喧囂的白晝已經死去”,“露珠的戒指摔得粉碎”,正面的力量凸現了美的生命力:“少女們走出金色的貝殼/在清涼的月光下歌唱”,“帆曾像狂歡的孩子/在大海的泡沫中嬉戲叫喊”。這兩種力量在同一時空下各自存在,詩人使它們具有一種浮雕感,如“峭壁震顫/發出黑色的回響”(反面力量),“秋天最后的星星/卻孤寂地閃爍,紅色的月亮/像一個渾圓的,八月的橙子”(正面力量),詩人憑借通感和綺麗的想象,將這詩化的自然立體地創造在我們眼前。正面力量和反面力量更多的是呈現一種矛盾著的運動,詩突出了這一點。當“夜晚擊落飛舞的海鷗”,是因為海鷗的鳴叫曾濺落夜的大海。而“我留給沙灘的濕漉漉的腳印/被無情的潮汐舔平”,“一只小船的尸體/靜靜記載著遙遠的風暴”,則更明顯地透露了兩種力量交鋒的信息。從詩的表層上看,反面的力量似乎占上風,但詩人在寫正面力量時,選擇的都是“小孩”、“少女”、“小船”等稚嫩、純潔和透明的形象,他們象征著新生,所以人們相信這種在苦難中泡大的正面力量會壓倒反面力量,“屋檐下透明的葡萄串”會重新懸掛在那里;“雪山似的幻想,草地上的天真”會重新飛翔在那里。
這首詩的場景設置在海和海邊,詩中所有的意象幾乎都與海密切相關,如“礁石”、“水藻”、“沙灘”、“貝殼”、“海水”、“帆”、“小船”、“巖岸”,等等。詩人在安排這些意象時,不斷將它們變形并發掘其形而上的意義,打破自然的秩序,其中包括時空的大幅度變換,使詩更臻于藝術的真實。不過這一藝術的真實仍然是與真實的現實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我們也有理由認為,詩人在這首詩中所提供的正面力量和所揭示的苦難應當是有所指的,當人們讀到“夏天的暴風雨瘋狂地傾瀉/無數的記憶凝結著冰雹的白光”,難道不能感受到那個夏天的瘋狂嗎! “就在那兒”,依然有美麗的少女走出貝殼在月光下歌唱,依然有像狂歡的孩子似的帆在大海中叫喊——這不也是對那個年代里的孤獨的早醒者的深情贊頌嗎!
上一篇:《艦長的傳說·藍水兵(選一首)·李鋼》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蠶馬(原詩略)·馮至》全文與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