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赤,爾何如?”對曰:“非曰能之,愿學(xué)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論語·先進》
[述要] 子路(名由)、曾晳(名點)、冉有(名求)、公西華(名赤)四個學(xué)生陪孔子坐著。孔子說:“我雖然比你們年紀大一些,但你們不要因此而不能暢所欲言。平日里你們常說:‘人家不了解我啊!’假如有人了解你們,那你們準備怎么樣呢?”子路脫口而出道:“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被夾在幾個大國之間,外有軍隊的侵犯,內(nèi)部又遭到災(zāi)荒。如果讓我去治理,用三年時間,可以使國人都有勇氣,并且懂得道理。”孔子聽了微微一笑。他又問:“冉求!你怎么樣?”冉有答道:“方圓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國,如果讓我去治理,用三年時間,可以使人們富裕起來。至于禮樂的設(shè)置,那只能等待賢人君子了。”孔子又問:“公西赤,你怎么樣?”公西華答道:“不是說我已經(jīng)很有能力,我愿意學(xué)習(xí)。在宗廟中祭祀或者同外國盟會,我愿意穿著禮服,戴著禮帽,當(dāng)一個小司儀者。”孔子又問:“曾點,你怎么樣?”曾晳正彈著瑟,而且將近尾聲了。聽到孔子的問話,他“鏗”的一聲把瑟放下,站起來答道:“我的志向不同于他們?nèi)凰f的。”孔子說:“那又何妨!大家各人說說自己的志向罷了。”曾晳便說:“三月里晚春天氣,春服都穿定了,我伴隨著五六位成年人,六七個小孩,在沂水邊洗洗澡,在舞雩臺上吹吹風(fēng),然后一路唱著歌兒,一路走回家。”孔子長嘆一聲道:“我贊成曾點的志向啊!”
[事主檔案] 冉有(前522—前489) 春秋末魯國人。冉氏,名求,字子有。孔子學(xué)生。魯國貴族季氏的家臣。孔子認為“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論語·公冶長》);但又斥責(zé)他幫助季氏“聚斂而附益之”(《論語·先進》)。
公西華(前509—?) 春秋末魯國人。名赤,字子華,亦稱公西赤。孔子學(xué)生。長于祭祀之儀、賓客之禮。曾受孔子派遣,到齊國進行活動。
上一篇:《吾不如 顧炎武》
下一篇:《唯妄故庸 王世貞 歸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