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持入經注》的主要內容,《陰持入經注》導讀
《陰持入經注》是中國佛學史上最古的經典注釋書之一?!陡啕惒亍奉}為陳慧注解,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經》則作吳陳慧撰。收入《大正新修大藏經》第33卷。
陳慧,生平不詳。吳代學者。會稽 (今浙江省紹興縣) 人。曾從安世高學習小乘佛教,與南陽 (今河南省南陽市)韓林、穎川 (今河南省穎川縣) 皮業并稱為安世高之入室“三賢”。著名譯經大師康僧會曾從其學習佛經,并協助注釋佛典?!蛾幊秩虢涀ⅰ房赡苁桥c康僧會合著的。
《陰持入經注》,2卷,卷首有序。本注是對漢安世高譯《陰持入經》所作的注解?!蛾幊秩虢洝肥侵袊鸾坛跗诜g的經典,屬于佛教中的小乘經典,主要闡述法數和解脫之道。所謂“陰”、“持”、“入”,是小乘佛教中最基本的概念?!瓣帯保笞g為“蘊”,其中又分為色、受、想、行、識5類,故名“五陰”;“入”,后譯為“處”,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和“色、聲、香、味、觸、法”六境,被總稱為 “十二處”;“持”,后譯為“界”,即在“十二處”的基礎上,再加上 “眼、耳、鼻、舌、身、意”六識,構成為“十八界”。所謂“陰”、“持”、“入”,亦即是被以后佛教列為“三科”之“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之簡稱。《陰持入經》稱之為“三部并行”,要求從這三個方面統一起來觀察人生和社會,達到成佛之道。本經因系舊譯經典,因而文字甚為難解。為便于人們深入理解,陳慧遂撰成此注。他廣引經論,如 《道理經》、《安般守意經》 (安世高譯)、《法鏡經》 (安玄譯)、《慧印經》、《維摩詰經》、《沸迦沙經》、《了本經》、《大明度經》、《老母經》 (支謙譯)、《七真經》(不見傳本)、《法句經》、《中心經》 (文皆與今釋藏諸本不同,不知誰人所譯)等,計13種。其中所引《安般解》,可能是所佚道安《安般解》。卷末附有“佛說慧印百六十三定解”。
《陰持入經注》因系佛教初傳時期的經典注釋書,對于了解當時的佛典譯語和人們理解佛教的程度具有重要地位。例如,將“八正道”中之 “正思維”譯為“正行”,注解說:“非三尊凈行,終而不行也”,指出 “正思維”是泛指一切實踐行為,而非限定在思維的范圍。把 “正業”譯為 “正治”,注解說: “以天欲為治”,認為 “正業”的根本在于 “無欲”,等等。這說明當時的中國人并不完全理解佛教原來的體系,而是根據當時中土流行的道德修養的需要進行發揮的。此外,本注還把“苦”、“空”、“非身”這些對社會人生的判斷,看成是由“非?!边@個概念推演出來的,而忽視了 《陰持入經》中著重強調的 “諸法天我”的道理,這反映了從《四十二章經》以來,人們對佛教教義的理解水平。
上一篇:《陽春白雪》的主要內容,《陽春白雪》導讀
下一篇:《陰符經》的主要內容,《陰符經》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