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人一執(zhí)贄后,名流自負,趾高氣揚,目無前達。……(溫育仁)心鄙之,著《綠牡丹傳奇》誚之,一時爭相搬演。諸門生深以為恥,飛書兩張先生,求為洗刷。兩張因親蒞浙,言之學臣黎元寬。黎與兩張同盟也,因禁書肆,毀刊本,究作傳主名,執(zhí)育仁家人下于獄。 ○明·陸世儀《復社紀略》卷二
[述要] 明末時,復社首領張溥聲名傳天下,不少人都拜他為老師。其中一些人一旦歸其門下,便以名流自居,趾高氣揚,目無前輩。溫育仁看不慣這些人的行徑,就寫了部《綠牡丹傳奇》諷刺他們。此劇寫成后,不少地方都爭著上演。張的門生們深以為恥,趕緊寫信給張溥與張采,要他們出面洗刷恥辱。二張為此事特地來到浙江,要提學使黎元寬處理。于是黎下令各書坊不準賣此書,將印好的書全部燒毀,并將溫育仁的家人逮捕入獄。
[事主檔案] 張溥(1602—1641) 明文學家。字天如。太倉(今屬江蘇)人。崇禎進士,授庶吉士。與同邑張采齊名,時稱“婁東二張”。于崇禎初組織復社,從事文學和政治活動。有《七錄齋集》。輯有《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各集均有題辭。又曾為《宋史紀事本末》補撰論斷。
張采(1596—1648) 明詩文家。字受先。太倉(今屬江蘇)人。崇禎元年(1628)進士,授江西臨川知縣,有政績。明亡,仕福王朝為禮部主事,進員外郎。幼工文,與同里張溥齊名,稱“婁東二張”。后又與張溥組織“應社”、“復社”,以“尊經復古”為口號,推行古學,以讀書學道為寫作詩文的門徑,所論接近于理學家的觀點。著有《知畏堂集》。
上一篇:《每事問 孔子》
下一篇:《江郎才盡 江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