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三十八年春,圣駕南巡,自浙江回鑾,駐蹕蘇州。初,蘇州人吳山掄廷楨中丙子北闈,以冒籍革,至是獻詩,上覽而稱善,命登御舟賦詩,賜韻三江。廷楨應制云:“綠波瀲滟照船窗,天子歸來自越邦。忽聽鐘聲傳刻漏,計程今已到吳江。”賦畢進覽,天顏有喜,給以御箭,俾次日至行宮。及至,命復還舉人。當廷楨之賦詩也,已得首二句,而思不能屬,窘甚。忽聽御舟自鳴鐘,即景生情,而詩乃就。好事者戲呼自鳴鐘為“救命鐘”。 ○清·王應奎《柳南隨筆》卷四 事亦見清·錢泳《履園叢話》卷一、清·昭梿《嘯亭雜錄》卷一○、潘煥龍《臥園詩話》、陳琰《藝苑叢話》。
[述要] 康熙三十五年,長洲吳廷楨(字山掄)應順天府鄉試中舉,然因冒充北籍,被查實斥革。三十八年春,圣祖玄燁南巡,自浙江回京,道經蘇州,吳迎駕獻詩。圣祖閱其詩頗為贊賞,命吳登御舟當場賦詩,限用“江”韻。吳先構思得前兩句:“綠波瀲滟照船窗,天子歸來自越邦”,以下句子卻苦思未得,正窘迫之際,忽聞舟中自鳴鐘響,頓時觸景生情,得句云:“忽聽鐘聲傳刻漏,計程今已到吳江。”賦畢進呈,圣祖大為欣賞,讓吳次日前來行宮,當即命禮部復還其為舉人。后好事者因戲稱自鳴鐘為“救命鐘”。
[按語] 以上諸書所載此事,皆互有小異。茲錄吳詩異同如下。《履園叢話》:“金波溶漾照旌幢,共慶回鑾自越邦。御幄裁詩行漏報,計程應已到吳江。”《嘯亭雜錄》:“龍舟彩鹢動旗幢,圣主巡方至越邦。民瘼關心忘處所,侍臣傳語到吳江。”
上一篇:《必造峴山 羊祜 鄒湛》
下一篇:《性習相近遠賦 白居易 李逢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