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申七月,村村禱雨,日日扮潮神海鬼,爭唾之。余里中扮《水滸》,……季祖南華老人喃喃怪問余曰:“《水滸》與禱雨有何義味近?余山盜起,迎盜何為耶?”余俯首思之,果誕而無謂,徐應之曰:“有之。”天罡盡以宿太尉殿焉。用大牌六: 書“奉旨招安”者二,書“風調雨順”者一,“盜息民安”者一,更大書“及時雨”者二,前導之。觀者歡喜贊嘆,老人亦匿笑而去。 ○明·張岱《陶庵夢憶》卷七
[述要] 明崇禎五年,張岱的家鄉干旱,村村都扮演潮神海鬼禱雨,張所在的村鎮扮演《水滸傳》中的人物。張的叔祖南華老人就問:“《水滸》與禱雨有什么關系?我們這個地方已經出了強盜,難道還要歡迎強盜嗎?”張聽了,感到扮水滸人物禱雨確實有點荒誕。于是他想了個辦法,讓宿太尉為三十六位天罡星殿后,并寫了六塊木牌:“奉旨招安”兩塊,“風調雨順”一塊,“盜息民安”一塊。還有兩塊都寫有“及時雨”三個大字,作為隊伍的前導。圍觀者看到后都非常高興,南華老人也暗笑著離去了。
[事主檔案] 張岱(1597—1679) 明末清初文學家。字宗子、石公,號陶庵。浙江山陰(今紹興)人。僑寓杭州。清兵南下,入山著書。文筆清新,時雜詼諧,作品多寫山水景物、日常瑣事,部分作品表現出明亡后的懷舊感傷情緒。有《瑯嬛文集》、《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等。又有《石匱書》,現存《石匱書后集》,記載崇禎至南明史事。
上一篇:《夜讀達旦 凌曙》
下一篇:《大署其門 韓愈 皇甫湜 牛僧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