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寶中,始在商余之山,稱元子。逃難入猗玗山,或稱浪士。漁者呼為聱叟。酒徒呼為漫叟。及為官,呼為漫郎。 ○唐·李肇《唐國史補》卷上 事亦見宋·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卷四上。
[述要] 天寶中,元結隱居商余山,人稱元先生。安史之亂,元率族人、鄉親逃難,避入猗玗山洞,有人稱他為浪士。打漁的人因他不肯聽別人的話,呼他為“聱叟”。酒徒則因他自由散漫,叫他“漫叟”。等到他做了官,同事稱他為“漫郎”。
[按語] 孫望《元次山年譜》說:“按猗玗子為逃難猗玗洞時所稱,浪士為家瀼溪后之稱呼,至聱叟與漫叟,則皆家樊水時所稱。李肇、晁公武渾言之,非。”
[事主檔案] 元結(719—772) 唐文學家。字次山,號漫郎、聱叟,曾避難入猗玗洞,因號猗玗子。河南(今河南洛陽)人,居魯山(今屬河南)。天寶進士。曾參加抗擊史思明叛軍,后任道州刺史、容管經略使。為詩注重反映政治現實和人民疾苦,所作《舂陵行》、《賊退示官吏》受到杜甫推崇。散文亦多涉及時政,風格古樸。有《元次山文集》。又曾編選《篋中集》行世。
上一篇:《稱下官為禮 郭麐》
下一篇:《移我遠客 張敷 秋當 周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