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祐,元符初,為杭州學教授。堂試諸生,《易》題出“乾為金,坤亦為金,何也?”先是福建書籍刊板舛錯,“坤為釜”遺二點,故姚誤讀作“金”。諸生疑之,因上請。姚復為臆說,而諸生或以誠告。姚取官本視之,果“釜”也,大慚,曰:“祐買著福建本。”升堂自罰一直,其不護短如此。 ○宋·朱彧《萍洲可談》卷一 事亦見宋·方勺《泊宅編》卷上、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七。
[述要] 元符初年,姚祐為杭州州學教授,曾堂試學生,出《易》經題為“乾為金,坤亦為金,何也?”因為福建刻本把“坤為釜”的“釜”字,漏刻兩點,所以姚誤讀為金。考生很疑惑,請教于他,他就想當然地解釋了一通。學生中有人坦誠相告,姚拿來官刻本一對,果然是個“釜”字,他慚愧至極,當面向學生認錯說:“我買的書是福建刻本。”即刻升堂自罰。一點也不護短。
上一篇:《十九“口”字 錢謙益》
下一篇:《賣牛 明山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