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二童一馬
【出典】 宋·蘇軾《蘇軾文集》卷一七《司馬溫公神道碑》:“公諱光,字君實。……薨于位。……贈太師溫國公。……臣既書其事,乃拜手稽首而作詩曰:‘……民自擇相,我興授之。其相惟何,太師溫公。公來自西,一馬二童。萬人環之,如渴赴泉。’”
【釋義】 北宋司馬光于退居洛陽十五年后,被起用為門下侍郎,拜左仆射。蘇軾《神道碑》敘司馬光上任,有“公來自西,一馬二童”語。后因用作詠居官簡從的典故,也借以表示退居高官重被起用。
【例句】 ①二童一馬,素琴獨鶴,長與仙翁為伴。(吳泳《鵲橋仙·壽崔菊坡》2507)這里用“二童一馬”典,暗贊崔氏居官簡從。②煩借問,二童一馬,幾時入尉瞻儀。(劉克莊《漢宮春·陳尚書生日》2602)陳氏時退居里舍。作者在詞中用“二童一馬”典對陳氏幾時再度被起用表示關切。
上一篇:典故《二石弓》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二老》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