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東家丘
【出典】 《三國者》卷一一《魏書·邴原傳》:“太祖征吳,原從行,卒。”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邴原別傳》:“詣安丘孫崧。崧辭曰:‘君鄉里鄭君,君知之乎?’原答曰:‘然。’崧曰:‘鄭君學覽古今,博聞強識,鉤深致遠,誠學者之師模也。君乃舍之,躡屣千里,所謂以鄭為東家丘者也。君似不知而曰然者,何?’原曰:‘……君謂仆以鄭為東家丘,君以仆為西家愚夫邪?’”《文選》卷四一三國魏·陳孔璋(琳)《為曹洪與魏文帝書》:“怪乃輕其家丘,謂為倩人,是何言歟?”唐·張銑注:“魯人不識孔子圣人,乃云:‘我東家丘者,吾知之矣。’言輕孔丘也。”
【釋義】 孔子居魯,西鄰不知孔子為圣人,對人談起時,輕漫地稱之為“我東家丘”。三國時人曾引述這一故事比喻不識賢者。后世用為典實。
【例句】 ①寂寞東家丘何在?縹緲危亭小魯。(辛棄疾《賀新郎·題趙兼善東山園小魯亭》1929)小魯亭亭名出于孔子登泰山而小魯。詞中用“東家丘”典抒發追懷孔子的情懷以切亭名。②東家者,俎豆伴兒嬉。(劉辰翁《雙調望江南·壽趙松廬》3187)這里以“東家者”代指孔子。參見“俎豆伴兒嬉”條。
上一篇:典故《東墻》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東家尼父嘆無聞》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