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坦蕩蕩
【題解】
本則選自《論語·述而》。
子曰:“君子坦蕩蕩(1),小人長戚戚(2)。”
【注釋】
(1)坦:安然。蕩蕩:寬廣的樣子。(2)長:常。戚戚:憂愁的樣子。
【導讀】
孔子認為,作為君子應當以道義為先,仁勇兼備,光明磊落,不憂不懼,心胸寬廣坦蕩。而小人患得患失,忙于算計,又每每庸人自擾,疑心他人算計,所以常常心緒不寧,局促憂愁。
【題解】
本則選自《論語·述而》。
子曰:“君子坦蕩蕩(1),小人長戚戚(2)。”
【注釋】
(1)坦:安然。蕩蕩:寬廣的樣子。(2)長:常。戚戚:憂愁的樣子。
【導讀】
孔子認為,作為君子應當以道義為先,仁勇兼備,光明磊落,不憂不懼,心胸寬廣坦蕩。而小人患得患失,忙于算計,又每每庸人自擾,疑心他人算計,所以常常心緒不寧,局促憂愁。
上一篇:見義不為無勇也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士不可以不弘毅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