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乎其內與出乎其外
【題解】
本則選自王國維《人間詞話》六〇。
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1)。
【注釋】
(1)高致:極高雅的情趣。
【導讀】
大詞人的能入能出是最高境界。王國維說“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就是強調詩人要具有真切深刻的人生體驗,細致觀察自然外物的特征和關系,品嘗人生世態的苦樂悲歡,唯具有耳聞目睹的親身經歷感,在文藝作品中才“能寫之”,這即是“入乎其內”;同時大詩人又“能見人之所不能見,而言人之所不能言”,這就是能“出乎其外”。
讀書學習何嘗不是如此呢?宋代陳善說:“讀書須知出入法。始當求所以入,終當求所以出。見得親切,此是入書法;用得透脫,此是出書法。蓋不能入得書,則不知古人用心處;不能出得書,則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盡讀書之法也。”(《捫虱新語》)
【思考】
1.古代學藝、求道不乏“三階段”說,可與“三種境界”相對應。請舉例說明。
2.談談你對于“出”與“入”的理解。
上一篇:王國維《人間詞話》三種境界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君子周而不比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