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雅儒者也
【題解】
本則選自《荀子·儒效篇》。
《儒效篇》是《荀子》的第八篇。“儒效”意為儒者的作用,儒學的效用。本篇主要表達的思想是:通曉財經,關注百姓;通于四海,為人師表;言必當理,事必當務;從俗為善,是民德也;執道不殆,用知之明;積土為山,為之后成。論述儒者的區別及其作用,有俗儒、雅儒、大儒之分。不論哪一種儒,只要加以任用,必有益于國,而任用儒以外的俗人則會亡國。
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內不自以誣(1),外不自以欺(2),以是尊賢畏法而不敢怠傲(3),是雅儒者也(4)。
【注釋】
(1)內:指對自己。誣:說話不真實;欺騙。(2)外:指對他人。(3)怠傲:懈怠驕傲。(4)雅儒:有雅德之儒。雅,雅正。
【導讀】
孔子說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這是一種實事求是的態度。荀子也有同樣的見解,在內不用虛假欺騙自己,在外不用虛假欺騙別人,這樣來尊敬賢者、敬畏法度、不敢懈怠驕傲,這是有雅德的儒生。
【思考】
1.至誠乃修身、治國之本。請聯系實際談談自己的認識與理解。
2.閱讀《儒效篇》全文,概括俗人、俗儒、雅儒、大儒各自的特點。荀子認為,任用俗人則國亡,任用儒者必有益于國。你是否同意這樣的觀點?試對此加以評論。
上一篇:君子養心莫善于誠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