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意切題《憑空追寫》原文|注釋|賞析|匯評
【依據】
此又一奇絕章法也。題是長安月下,詩卻憑空追寫一故山。(金圣嘆《貫華堂選批唐才子詩》卷七)
【詩例】
長安月夜與友人話故山
趙嘏
宅邊秋水浸苔磯,日日持竿去不歸。
楊柳風多潮未落,蒹葭霜冷雁初飛。
重嘶匹馬吟紅葉,卻聽疏鐘憶翠微。
今夜秦關滿城月,故人相見一沾衣。
【解析】
“憑空追寫”即倒提逆入法。詩人為了表情達意的需要,打破敘述的正常順序,倒提逆入,暫避現在且從過去寫來。因此,在開端上是猝然而起,以醒目取勝。這種章法紆回曲折而富變化,在不長的篇幅內,收到自見丘壑而氣度不凡之效。更重要的是,通過倒提逆入所形成的反襯,來強調表達,突出目的。
這首詩的題目是《長安月夜與友人話故山》,全詩寫的是詩人與老友在長安月下回憶故鄉的山水,表達悔做官、厭做官的思想。按序而論應先寫兩人的談話、回憶,再寫故鄉之山水情景。但布局要服從表達內容的需要。此時,詩人與故友在他鄉相遇,未免動情,又值皓月當空,明月最易觸動人的鄉情,“月是故鄉明”啊。因而,詩人提筆之時,濃濃的鄉情橫溢而出,故鄉的山水首映腦際。這些,都到了不吐不快,不先吐不能的地步。正是感情的強烈和突發,使詩人打破了正常順序,先憑空追寫故山,再寫長安月下共語。這開端還有一妙處,“詩不難乎起,而難乎氣”,本篇開端正是以氣勝,而此氣又來源于情。
“宅邊秋水浸苔磯”,這發語灑然而來,挽起一篇之勢,牽動一篇之情。宅邊一泓秋水,清冽潺潺,水邊巖石經水浸泡,現出深綠的痕痕苔蘚。這幽雅景色,一洗市塵之喧囂,透出了人與山水共樂的悠然之致。這發句格高情深,涵蓋全篇。
下面三句,一句一景:詩人持竿垂釣于秋水而不忍歸;風拂楊柳,依依可人,樹下看水漲落,自有一番清趣;蒹葭染霜,目送秋空行行鴻雁南歸,又別有一番滋味。這些景色真是幽美而富詩意,可以說是景景如畫。這些山水景色代表了詩人的故鄉,飽含了詩人的鄉情鄉戀,也代表了詩人那種閑適恬淡的生活方式。這種不無美化故鄉山水的寫法,正是厭倦宦海生涯的一種曲折表達。詩人是從對面著筆,他把故鄉寫得愈美,懷念愈深,厭倦之情就顯而易見,不寫自明了。詩的前兩聯,雖是憑空追寫,卻是情之必然。
正因為故山靜美難忘,因此,老友相遇,聽鐘聲而憶故山,見明月而動鄉愁,致使“故人相見一沾衣”。這聲淚俱下的結句,寫盡了浪跡在外,宦海多波的苦況。這結句于收處回顧,兜裹住了全篇,與起筆的倒入相呼應。章法整嚴可見,詞盡意長可思。
上一篇:唐詩藝術技巧·立意切題《反跌尤醒》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唐詩藝術技巧·立意切題《組詩聯章》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