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皓
【出典】 《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顧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四人者年老矣,皆以為上慢侮人,故逃匿山中,義不為漢臣。”唐·司馬貞《史記索隱》:“四人,四皓也,謂東園公、綺里季、夏黃公、甪里先生。”晉·皇甫謐《高士傳》卷中:“四皓者……乃共入商雒,隱地肺山,以待天下定。及秦敗漢高聞而征之,不至,深自匿終南山,不能屈己?!眳⒁姟坝鹨怼睏l。
【釋義】 四皓為秦漢時的四個隱士,他們隱居商雒,漢高祖劉邦征之,不出,自匿于終南山。由于劉邦要廢太子,呂后用張良計曾迎四皓下山輔佐太子。后世用作詠隱士的典故,也借以喻指輔佐太子的官員。
【例句】 ①誰能跼跡依三輔,會就商山訪四翁。(駱賓王《疇昔篇》837)這里以“訪四翁”喻指避世隱居。②不如從四皓,丘中鳴一弦。(駱賓王《秋日山行簡梁大官》856)這里以“從四皓”為喻,自述歸隱的意愿。③我聞西漢日,四老南山幽。(張說《贈崔公》928)這里是回顧四皓事跡。④至樂三靈會,深仁四皓歸。(張說《奉和同皇太子過慈恩寺應制二首》其二943)這里借四皓擁戴漢高祖太子,稱頌當今太子之賢。⑤柱下留伯陽,儲闈登四皓。(沈佺期《同工部李侍郎適訪司馬子微》1023)道士司馬承禎(子微)在天臺山修道,唐睿宗曾一度將他接入宮中。這里以四皓借指司馬氏。⑥高臥三十年,相看成四皓。(李華《詠史十一首》其五1586)詩詠“四皓”輔佐太子之功,借以寄托對時事的感慨。⑦眉如松雪齊四皓,調笑可以安儲皇。(李白《贈潘侍御論錢少陽》1755)這里以四皓比擬錢少陽。⑧翻嫌四皓曾多事,出為儲皇定是非。(張志和《漁父》3492)這里用四皓羽翼太子事反襯漁父的超然世外的情懷。⑨得道南山久,曾教四皓棋。(于鵠《題南峰褚道士》3500)這里想象道士同漢初的四皓為友,夸張他道高壽長。⑩九霄路上辭朝客,四皓叢中作少年。(劉禹錫《刑部白侍郎謝病長告改賓客分司以詩贈別》4064)作者贈詩白居易,當時白居易五十八歲,被任為太子賓客分司東都。詩中用四皓曾出山輔佐太子事,以“四皓叢中作少年”點明白居易出任太子賓客,由于白氏較之四皓年紀尚輕,故說“作少年”。(11)南山四皓不敢語,渭上釣人何足云。(李涉《寄河陽從事楊潛》5428)這里用“南山四皓”比喻當時在朝的年高德劭的閑官,可能即太子保傅一類的官員。用此典有暗示朝政混亂,太子地位不穩之意。(12)丹頂西施頰,霜毛四皓須。(杜牧《鶴》5973)這里用四皓白須比擬鶴毛之白。(13)四皓有芝輕漢祖,張儀無地與懷王。(杜牧《題青云館》5986)青云館在商雒縣,商雒地肺山為四皓曾隱居之地。作者因青云館的地點聯想起四皓的事跡。(14)四翁識勢保安閑,須為生靈暫出山。(司空圖《漫書五首》其五7274)這里引商山四皓出山安定劉氏天下事,用來同下文的呂尚出仕相對照,寄托感慨。(15)由來四皓須神伏,大抵秦皇謾氣強。(羅隱《武牢關》7536)武牢關在商縣東。作者過關念及曾經隱居商山的四皓,表示追懷之情。(16)縱然在朝市,終不忘林巒。四皓將拂衣,二疏能掛冠。(護國《歸山作》9138)作者有意歸山,這里用“四皓拂衣”表現自己的心情。(17)何能尋四皓,過盡見長安。(齊己《過商山》9480)作者因過商山,觸景生情,故而用覓“四皓”表現自己的思緒。(18)君不見四皓避秦峨峨戀商嶺,君不見二疏辭漢飄飄歸故林。(杜光庭《懷古今》9668)作者借四皓避秦的典實,寄托輕視利祿的情懷。
上一篇:四愁
下一篇:埋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