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學史》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中國文化史叢書》之一。1937年商務印書館出版,1984年上海書店影印出版。作者馬宗霍。該書按照歷史發展的順序,對于各個階段經學的內容有所考究,并詳其源流,述其遷索,是研究中國古代文化的資料之一。作者認為:“經”,是古代書籍的共名,并不專指“六藝”而言。它是古代群圣先賢相因之書,并不是專指孔子所述而言。“六藝專經”的說法是從孔子開始的;至“秦焚書經籍用熄”;漢代廢黜百家獨尊儒術,離全經已遠,綴學之士抱殘守闕章句訓古之學起;以后兩千年來儒者轉相講述不絕;宋代章如愚《山堂考索》、明代朱睦楔《授經圖》都曾考溯諸經授受源流;清初萬斯同《儒林學派》搜采較博,但僅列名姓;朱彝尊《經義考》較為周贍,但體大而冗;清末皮錫瑞《經學歷史》持論既偏,取材復隘。因而“閔斯道之將喪,懼來者之無聞”,有必要重修這部經學史。該書共12篇,分為:古之六經、孔子之六經、孔門之經學、秦火以前之經學、秦火以后之經學、兩漢之經學、魏晉之經學、南北朝之經學、隋唐之經學、宋之經學、元明之經學、清之經學等。本書搜集的材料比較豐富,并有作者的評述。此書用文言表述,今人讀來稍嫌不便,但仍不失研究中國文化史之重要資料。
上一篇:《中國古代火炮史》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中國繪畫史》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