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粲去國
【出典】 《三國志》卷二十一《魏書·王粲傳》:“獻(xiàn)帝西遷,粲徙長安,左中郎將蔡邕見而奇之……年十七,司徒辟,詔除黃門侍郎,以西京擾亂,皆不就。乃之荊州依劉表?!薄段倪x》卷二十三東漢·王仲宣(粲)《七哀詩二首》其一:“西京亂無象,豺虎方遘患。復(fù)棄中國去,遠(yuǎn)身適荊蠻?!庇郑涠骸扒G蠻非我鄉(xiāng),何為久滯滛?!薄段倪x》卷三十南朝宋·謝靈運(yùn)《擬魏太子鄴中集八首·王粲·序》:“家本秦川,貴公子孫,遭亂流寓,自傷情多。”
【釋義】 王粲,字仲宣,東漢末山陽高平人,建安七子之一。十七歲時,遭逢戰(zhàn)亂,避難至荊州,依附刺史劉表凡十五年。在《七哀詩》、《登樓賦》中均抒寫了思鄉(xiāng)之情。后世用作滯留異鄉(xiāng)的典故。
【例句】 ①王粲頻征楚,君恩許入秦。(包佶《發(fā)襄陽后卻寄公安人》2141)作者曾常留楚地。這里以王粲自喻。②傷時愧孔父,去國同王粲。(杜甫《通泉驛南去通泉縣十五里山水作》2317)這里以王粲遠(yuǎn)離中原滯留荊州,比擬自己遠(yuǎn)離故土滯留蜀地。③去國哀王粲,傷時哭賈生。(杜甫《久客》2474)作者久客蜀地,這里以背井離鄉(xiāng)傷時感亂的王粲自比。④接輿還入楚,王粲不歸秦。(杜甫《贈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韻》2480)王粲原籍山陽,世居長安。這里以王粲不得歸秦,自喻滯蜀思念長安。⑤共嗟王粲滯荊州,才子為郎憶舊游。(權(quán)德輿《和司門殷員外早秋省中書直夜寄荊南衛(wèi)象端公》3615)這里因地相切,以王粲滯荊州喻指荊南的衛(wèi)象。⑥漢家正離亂,王粲別荊蠻。(孟郊《感懷》其七4194)這里反用王粲滯荊州事,以王粲自喻,自述行蹤。
上一篇:王粲
下一篇:王粲登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