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學·反戲劇
“反戲劇”是指與傳統的戲劇藝術相對、對傳統的戲劇藝術持否定態度的一種新的戲劇藝術,反戲劇萌生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阿爾弗雷德·雅利是反戲劇之父。經過阿爾托的“殘酷戲劇”到荒誕派戲劇,反戲劇作為一種新的戲劇藝術逐漸確立,成為20世紀中葉西方的一個主要戲劇流派,對現代戲劇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反戲劇主要是反對19世紀以來傳統的現實主義戲劇和心理戲劇,崇尚“純戲劇”,要求恢復戲劇的原生的、宗教的和儀式的職能,還戲劇的本來面貌。例如,荒誕派戲劇大師尤奈斯庫就把自己的戲劇稱為“反戲劇”。他認為,只有虛構和藝術創造才能賦予現實以意義,使現實更為真實,而現實主義、社會主義現實主義都局限在現實的范圍之內,很難達到這樣的藝術高度。由此出發,尤奈斯庫在戲劇創作中對一系列傳統的戲劇藝術規則提出了嚴肅的挑戰,并進行了大膽的革新創造。除尤奈斯庫之外,貝克特、冉奈、品特、斯托帕德、阿爾比、布魯克等作家和導演的創作都具有反戲劇的一般特征:
1.反劇本(Anti—Play)。反戲劇的劇作一般缺乏傳統意義上的完整的故事情節、戲劇結構和戲劇沖突; 劇本不是事件的連續發展和有機組合,而是以情境和戲劇氛圍為核心的。
2.反人物(Anti—hero)。在反戲劇的劇作中一般找不到傳統意義上的個性鮮明的人物性格,人物同情節一樣都是虛構的; 人物的身份、背景和行為的心理動機都是模糊不清的; 人物沒有自主的性格,隨情境的變化而變化,并沒有真正的性格發展。
3.反語言(Anti—language)。反戲劇的語言一般缺乏傳統意義上的邏輯聯系,表面上看似毫無意義的“胡言亂語”,難于索解;人物的語言常與人物的行為和所處的情境相矛盾,人物與人物之間無法通過語言溝通思想和情感,因此,語言貶值是反戲劇的一個特點。反戲劇的語言多重復、雙關、隱語、行話和陳詞;對話簡潔、富于潛臺詞,停頓和靜場也是一種潛在的言語方式。
4.反導演(Anti—director)。反戲劇的導演和表演方法與傳統的導演表演方法不同,在這里,劇場并不僅僅是劇作家和演員的屬地; 反戲劇提倡導演統一構思的“總體戲劇”,布景、道具、服裝、燈光等都是這個戲劇整體中的有機組成部分,都應該發揮作用。據此,反戲劇在導演和表演方法上進行了大量的實驗,如強調直喻的舞臺形象,讓布景、道具說話等等。阿爾托、布賴、布萊希特、布魯克、格洛托夫斯基的導演方法都具有反戲劇的導演特點。
5.反類型(Anti——genre)。反戲劇否定傳統的戲劇類別劃分,打破了各戲類之間的界限,力圖熔合多種戲劇因素,從而實現一種新的綜合。反戲劇實質上是現代意義上的悲喜劇,或如尤奈斯庫所說的“喜劇性戲劇”、“假悲劇”、“悲劇性鬧劇”。
上一篇:西方文學·柏格森
下一篇:西方文學·施特恩海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