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學·施特恩海姆
德國當代表現主義文學劇作家、小說家。生于萊比錫一銀行家家庭,在柏林和漢諾威度過了他少年時代的中學生活,后入萊比錫、慕尼黑、弗萊堡等大學攻讀哲學和文學史。1903年起開始從事戲劇創作。
施特恩海姆的代表作是一組題名為《資產階級英雄生活》的連續性喜劇,其中三部曲《褲子》(1911)、《假紳士》 (1914) 和《1913年》 (1915),以它夸張、怪誕的手法無情地諷刺了德國資產階級社會的小市民習氣,從而成為德國20世紀初威廉帝國時代最尖銳的社會批評劇。《褲子》寫的是一個官僚 (某旅館的常客) 的妻子在國王閱兵時丟失褲子,出盡洋相,結果卻反而因禍得福,招來不少三房客,因此大發橫財,甚至想人非非,要做旅館老板。小說辛辣地諷刺了德國市民的貪得無厭,沒有廉恥和偽善殘忍。《褲子》 的續篇《假紳士》又譯《勢利小人》描寫了這個官僚的兒子利用褲子事件,把自己裝扮成出身貴族的私生子,招搖撞騙,也果真飛黃騰達,做到總經理的職務,又與一個女伯爵成了親。連續喜劇的另外兩部優秀之作是 《盒子》(1912) 和 《公民希配爾》(1914),繼續描畫小市民的形象: 一個小市民的妹妹失身,為了遮丑,需要一個男人來假結婚,作孩子的父親; 無產者希配爾抵擋不了財產和金錢的誘惑,終于心甘情愿做了這個失貞的女公民的丈夫。這樣一來,他不僅擁有了他“妻子”的財產,領到了做這么個“丈夫”的酬金,與此同時,他搖身一變,也成為了一個“公民”,有了一定的政治、經濟地位,這就是作為公民的保障。《盒子》以爭奪遺產為題材,同樣寫的是市民們在道德上的墮落。這組系列喜劇塑造了一系列形象,他們或是貴族出身,或是大資產階級或小資產階級出身,或者干脆便是從無產者中“蛻蛹”而出的小市民,組成了一個抽象的陣線,存在于帝國主義的德國,人人身上都有濃重的市儈習氣。而作者施特恩海姆正如其它表現主義作家一樣,對這種市儈習氣深惡痛切,并試圖通過剖析,嘲笑和諷刺,“從內部”去戰勝德國的這種鄙俗氣。劇作家在語言文字上,采用格言或電報式的句式,使語言精煉而鋒利,因而增強了戲劇效果。
施特恩海姆的小說是表現主義散文作品中的典范,《20世紀初葉紀實》 (1926—1928) 是他的中短篇小說集,與他的戲劇、政論、雜文、文學評論一樣,表現了作為一個藝術家的獨特的藝術個性,流露出對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德國現實的不滿情緒。
上一篇:西方文學·反戲劇
下一篇:西方文學·史詩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