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學·藝術幻覺
“幻覺”在英文中有兩個與其對應的詞,并表示兩種不同的意思: (1) Illusions,主要指知覺者的視錯覺,從而導致對意義的錯誤判斷,現代心理學曾經對之作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如鴨兔變形、杯與人面的兩可圖形等。岡布里奇以為由于藝術是借助于形狀、線條、光影或色彩來創作一種變形的畫面,因而其本質便是這種幻覺。(2) Fanta-sy,是人處于一種半意識或無意識狀態時所呈現的幻覺現象,它的產生依賴于意識的放松和失控,如疲憊休憩時、入睡前、催眠和吸毒。特別是精神病患者,因為失去了日常意識而更易為無意識種種意象所占據。廣義的講,夢也屬于這種幻覺。
一般所稱的藝術幻覺主要是指后一類。它所呈示的表象與意識所感知的表象不同,往往是荒誕的、離奇的,但它并不是無意義的,而是以一種陌生的形式表現了人所有的過去和原始期的情感狀態,人對未來的期望和要求。
用幻覺材料進行藝術創作,可在一些原始藝術中尋見端倪。中世紀有許多直接表現夢幻的作品,這跟宗教心理的無意識性很有關系。以后,在早期德國浪漫主義那里,幻覺心理成了藝術表現的主要內容,幻覺世界由于其象征性而被看作是比實在世界更真實、更美的世界。心理分析派對無意識的發現和重視,使幻覺現象成為一種表現人的各種內在本質的主要內容。在弗洛伊德那里,幻覺材料顯示了個人最深刻的本能欲望、生活印象和早期經驗; 在榮格那兒,幻覺材料則是集體或種族無意識的心理外顯,反映了人類最深沉、最難忘的原始經驗,通過對幻覺的體驗,人達到了自身與種族或人類的統一。幻覺材料與記憶材料不一樣,是象征性的,因而本身就具有藝術的本質性。弗洛伊德與榮格的看法極大地影響當代西方藝術。表現主義、超現實主義、意識流文學、荒派藝術等流派都不同程度受其影響。電影、繪畫、音樂、舞臺布置等則利用現代光學、聲學上的技術來制造虛幻和離奇的效果,刺激人的幻覺想像。
幻覺表象還是一種心理材料,要使它成為藝術的表象,根據藝術家人為處理的不同,有三種方法可供選擇。首先是自動寫作(automatic writing) 或自動繪畫 ( automatic drawing),這是有意識地將自己的精神放松,使其處于夢寐或癲狂狀態,從而讓幻覺材料自動地從潛意識中流出,然后即時將它寫下或繪下,這樣的材料被認為能夠保持幻覺的原狀和剛發掘的光澤、新鮮。狹義的藝術幻覺僅僅是指這類創作,也是超現實主義流派最重要的一種創作手法。其次是通過回憶來描寫曾經出現過的那些幻覺,這些幻覺表象不是當時的,但基本上能保持原狀。再次是根據幻覺應有的形式進行創造性編造,這樣的情況最多,由于它的靈活性和自由隨意性,使得藝術家能按照己意創造多種幻覺作品,為幻覺創造提供了廣泛的可能。更多的幻覺作品是由后兩種方法創造的。
上一篇:西方文學·《兒子與情人》
下一篇:西方文學·柏格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