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蓄類·言外可思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疊寫所聽,而聽者情況言外可思。(邵淵耀 《環(huán)林評山中白云詞》卷四)
【詞例】
探 春 慢
張 炎
己亥客闔閭,歲晚江空,暖雨奪雪,篝燈顧影,依依可憐,作此曲寄戚五云。書之,兒脫腕也。
列屋烘爐,深門響竹,催殘客里時序。投老情懷,薄游滋味,消得幾多凄楚。聽雁聽風雨,更聽過、數聲柔櫓。暗將一點歸心,試托醉鄉(xiāng)分付。
借問西樓在否。休忘了盈盈,端正窺戶。鐵馬春冰,柳蛾晴雪,次第滿城簫鼓。閑見誰家月,渾不記、舊游何處。伴我微吟,恰有梅花一樹。
【解析】詞作于元成宗大德三年己亥 (1299)。詞人自寧波返杭州,多游闔閭(今江蘇蘇州市)。時年五十二歲。這是一個臨近年底的雨夜,雨聲淅瀝,積雪消融。詞人圍著火爐,顧影自憐,遙想老友戚五云,寫下此詞。
起三句寫客居之環(huán)境。“列屋”猶言在屋中。臨近歲除,又逢雨雪,詞人在客舍圍爐取暖。門外傳來淅淅瀝瀝的雨打竹葉之聲,仿佛在催促著那離新年本已不多的日子。客居他鄉(xiāng),孤孑一身,對這雨聲尤其敏感,故接下去二句,詞人直抒客游心情:“投老情懷,薄游滋味,消得幾多凄楚。” “投老”即臨老。“薄游”即缺乏充足行資的旅行。身為承平貴公子的詞人, 在經歷家亡國破的巨變后,“喪其行資”, “勞落偃蹇”(戴表元 《送張叔夏西游序》)形如文丐。此中滋味,不言自明。“消得”:猶禁得,意即禁不得,經不起。老來情懷,浪游滋味,已經十分的凄愴、苦楚。況且偏逢歲除,風雨夜,怎能經得起幾多凄愴,幾多苦楚。“聽雁聽風雨,更聽過,數聲柔櫓。“一連疊用三個 “聽”字,至于聽雁、聽風雨、聽櫓是何感受,何情懷,何滋味,詞人均隱而不語,秘而不宣,而聽者情況仍然言外可思。這種作詞技巧有如中國畫之留空白,讀者盡可從自己不同的生活經歷出發(fā),結合藝術感受,天馬行空,作出種種揣測,用自己的想象去豐富它,填補它,詮釋它。詞的內涵將因此加深,外延也將因此擴大。反之,若點破,則勢必與 “凄楚”意重復,空話一堆、索然無味。另外,“數聲柔櫓”還暗點客居環(huán)境: 臨水人家,順手寫出 “東方威尼斯”蘇州的特征,句工意深。“暗將一點歸心,試托醉鄉(xiāng)分付。”借酒解鄉(xiāng)愁、寄歸心,是詞客騷人所常為,不見新意; 但此處著一 “暗”字,“試”字,乃明知消愁無效而偏不死心,再次試之之意,語極為深婉,意亦翻新。過片承 “歸心”寫懷人,不斷意脈。“借問”兩字,緊扣作詞以 “寄戚五云”本意,“西樓”借指所愛女子的住處,與首句 “列屋”對應。“休忘了盈盈,端正窺戶。”“盈盈”本指人的美好風姿、儀態(tài),詞中借指所愛女子。“端正窺戶”即畫眉整妝,不時偷看門外,是否情人到來。這兩句化用古詩:“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柳永 《八聲甘州》“想佳人,妝樓凝望”,以想象之筆,從對方寫來。“休忘了”是自言,抑或他指,叮囑友人?兩意俱在。不言客游者歸心,而寫女子思念;讓 “一點歸心”從 “端正窺戶”中見出,用筆委婉,情味頗深。接下去三句,寫客居他鄉(xiāng)的時序變化,風俗人情。在北方,披著鐵甲的戰(zhàn)馬,橫渡正在解凍的冰河; 而南方,雪后初晴,柳葉始萌,細長柔嫩如蛾,頃刻間,鼓簫齊鳴,全城人紛紛出門賞景,一派歡愉氣象。眾人喜慶之情與詞人顧影獨憂再次對比,“凄楚”轉深,“閑見誰家月,渾不記、舊游何處。”意為今宵誰家能沐月光,而我則已記不起舊游時的蹤跡。此三句向空處寄情,詞意極清空。結末二句,疏宕明快,自作曠達之語以寬慰:“伴我微吟,恰有梅花一樹”。歲晚之夜,幸有歲寒良友梅花陪伴,聽我低吟輕唱。“一樹”“梅花”對孤影,“依依可憐”意于言外透出,余意不盡。全詞工在 “聽”字疊寫上,三個明 “聽”,三個暗 “聽”(響竹、簫鼓、梅花聽微吟),而聽者情況則無一直接道出。深美委婉,誠為大家手筆。
上一篇:含蓄類·余味曲包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含蓄類·拓以避直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