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學·莫拉維亞
意大利小說家、劇作家、散文家及記者。生于一個殷富的天主教猶太家庭,9歲時因骨髓炎住了幾年醫院,受正規教育不多,但10歲時即開始創作。莫拉維亞除1943年因政治原因逃難外,其他時間一直住在羅馬,他的小說大多也反映了羅馬人的生活。第一部小說《冷漠的人們》 (1929) 在18歲開始寫,自費出版后即獲成功。作者本人主要想用此書作練習,把劇作技巧應用于小說,后被批評家認為是歐洲第一部存在主義小說,至今仍被視為他的代表作之一。作品中的人物與后來作品有共通之處,主人公為一軟弱的知識分子,自卑且對生活厭煩,卻與一個生氣勃勃且成功的對手抗爭。書中的女人都是性的犧牲品,要末是無意識的誘奸者,要末是上了年紀的婦女,可憐而可厭。作品的主題也與其后來的小說有許多相似;人欲橫流、資產者的虛偽及與人們的隔陔。其中最重要的一點——人與現實的關系,莫拉維亞稱之為他全部作品的主要主題。而他認為這種關系也就是性的關系。他自稱他的思想來源主要有兩個: 馬克思主義和弗洛伊德主義。他認為,現實是資產階級創造的、非人性的社會,如同惡夢一般。他筆下的人物都是本能的產物,由性和金錢的神秘妞帶驅使著,而這就是這些人物異化和受難的原因。人們要消除冷漠和厭煩,與人交流,只能通過性交流。一個男人在與一個性關系混亂的女人作愛時,也就是在跟從前與她相愛過的男人交流,并為其精神的無能作一些開脫。因此,他小說中最熱心、最值同情的人就是妓女,也因如此,婚姻式的愛情和彼此忠誠在他小說中是沒有的。
莫拉維亞最著名的小說是《羅馬一婦女》 (1947) 和《兩個女人》 (1957),描寫三個婦女如何慢慢了解了自己的天性和生活的意義。前一部寫的是16歲的小女阿德麗亞娜,出身工人,因“喜愛愛情和錢財、及錢財能買到的一切”而當上了妓女,由于羞恥感,她的生活充滿了一種存在主義式的危機和絕望,到了21歲時,她開始能夠接受生活的一切了,不管那是人性的,還是邪惡的。《兩個婦女》與莫拉維亞自己的戰時生活直接有關。書中描寫一個中產階級婦女及其女兒在戰時的經歷。最后她們終于沖破了“她們那個冷漠和邪惡的墳墓”,能接受生活的激情和悲哀了。通過描寫戰爭的非人性和殘暴,作者表達了自己的信念,即人之為人,是因為他受難。這部小說最透徹地表達了作者對人類狀況的看法。
一般認為,莫拉維亞的最高成就體現在短篇中,最著名的有《羅馬故事》 (1954) 及《羅馬故事新編》 (1959),共收入130篇。他的文學觀主要見諸 《作為終極的人》 (1963)。他還著有《中國的文化大革命》 (1967)。
莫拉維亞是故事大師、情節及描寫的高手,他的創作也反映了歐洲20世紀的思想潮流。
上一篇:西方文學·伯爾
下一篇:西方文學·克洛岱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