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學·古爾蒙
法國作家、評論家。生于諾曼底省一個貴族家庭。曾在康城大學攻讀法律。1883年畢業后進入巴黎國家圖書館任職,培養了廣泛的興趣,并獲得淵博的學識。1890年與友人勒納爾等合作創辦 《法蘭西信使》(舊譯 《法蘭西水星》) 雜志。1891年因發表一篇題為《愛國主義這小擺設》 的文章,被認為反對愛國,不得不辭去圖書館的職務。他的著作共有50卷,其規模與格調都同18世紀懷疑論哲學家相似。他的文學作品有詩歌 《拙劣的禱詞》(1900)、《西蒙納》 (1901)、《盧森堡之一夜》 (1906)、《一顆童貞的心》 (1907); 長篇小說《西克斯丁: 發人深思的小說》(1890)、《迪奧梅德的馬》(1897)、《一個女人的夢》( 1899) 和 《處女的心》(1907) 以及哲理劇 《里利特》(1892)、《老國王》 ( 1897)等。但其主要成就在評論方面。首先是就當代事件和人物的連續性評論,如在《法蘭西信使》上發表的 《收場白》 (1903——1913); 其次是關于文學與哲學的隨筆短論,如 《文學漫步》(1904——1913) 和 《哲學散步》 (1905——1909)。第三類是研究文體、語言、美學的著作。如《神秘的拉丁語》 (1892)、《有關假面具的書——象征主義者肖像,關于昨天和今天的作家的評論和資料》(1896——1898) 、《 法 語 的 美 學》( 1899) 、《思想的修養》(1900)、《康莊大道》 (1902)以及 《風格問題》 (1907) 等。古爾蒙深受法國18世紀的倫理學家和蒙田的影響。在哲學觀上,他相信各種真理的相對性;認為除了存在于思想中的實質而外,還存在著別的實在。但這種唯心主義在他身上往往發展到懷疑的,有時甚至是冷酷的、嘲諷的地步。這在他的 《愛情的實質》 (1903) 一書里表現得尤其突出。在這本書里,他力圖把一切神秘和浪漫主義的因素從愛的哲學中排除出去,把它和生物學相提并論。古爾蒙對風格有其獨到的、明確的看法。他一向注意打破由傳統和習慣相聯系起來的思想和觀念,而對它們分別加以分析,從而建立新的,最終可再被打破的聯想。他是法國象征主義運動中最權威的批評家之一,較其前輩馬拉美影響更大。他的力量在于他的文學評論以充實的美學基礎為依據。他的許多作品使象征派的美學理論得以廣泛傳播。古爾蒙的文學觀影響了以后20世紀的詩人E·龐德和T·S·艾略特。
上一篇:西方文學·敘述視點
下一篇:西方文學·勃洛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