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學·繪畫、雕塑·具體藝術
幾何抽象到1920年代和1930年代時,更加采用了自然科學的歷程分析法做為其創作手段的探討,為創作活動奠定了新的科學理論,1930年,凡·杜斯堡用“具體”一詞取代了“抽象”,特定用于凡·杜斯堡、蒙德里安以及風格派的幾何抽象。1931年在法國,所有的幾何抽象藝術家組成了“抽象·創造” (Abstrac-tion-Création) 的藝術團體,這個團體在1930年代,曾試圖發展純粹抽象和蒙德里安的新造型主義原則,他們的結合與活動,推動了完全與自然斷絕關系的簡潔幾何形態的“具體藝術”。瑞士畫家比爾 (Max Bill) 是歐洲“具體藝術”的領袖。1936年以來,他就把這個術語應用于自己的藝術上,他認為:“具體藝術是排斥一切的自然再現,包括從自然出發而進展到抽象的抽象藝術。由于它是專心探討色彩、形象等畫面的基本要素,可說完全脫離了自然界的每一現象,所以它是一種純粹的創造。比從自然界出發的一切虛像 (Illusion)繪畫,其存在性較大?!彼倪@個觀點和蒙德里安、凡·杜斯堡原擬的定義相本相似。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不久,“具體藝術”運動立刻得到復蘇,1947年在巴黎的“新寫實沙龍” (Salon desRéalités Nouvelles) 舉行了展覽,從而使這一沙龍成為國際“具體藝術”的推展中心。法國人以外的領導人有艾伯斯,他于1933年去美國,他定期地和“美國抽象藝術家集團”以及巴黎的“抽象·創造”展出作品?!熬唧w藝術”作為一種國際性運動,其重要性在于它擴大了造形及藝術表現的領域。戰后的構成主義(Constructivism)、色場繪畫(Color-ficld Painting)、體系繪畫 (Systemic Painting) 以及歐普藝術 (OP-Art) 的許多方面,都是出自風格派和具體藝術傳統的。
上一篇:西方文學·繪畫、雕塑·色場繪畫
下一篇:西方文學·繪畫、雕塑·具體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