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學·繪畫、雕塑·色場繪畫
1961年,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舉辦了一個名為“美國抽象表現主義與意象主義者”的展覽,打算對當時的紐約畫派作出概覽。這次展出強調了一個事實: 一批風格相近的藝術家被稱為抽象意象主義者 (abstractimagists)。其特點是: 這些畫家通過他們極為簡練的畫面,創造一種占支配地位的、全面概括的表象。從抽象象征的意義上說,這種表象可以描述為意象,但不是自然界任何物體的映象或模擬。羅斯科、紐曼、戈特利布、萊因哈德、馬瑟韋爾、斯蒂爾等,屬于這個畫派。畫家們通過平涂的大面積色塊,以及戲劇性地表現獨立,而簡煉的構圖要素,取得這種效果。與此效果相類似的還有,艾伯斯無盡無休、催人入眠的正方塊; 帕克爾飄浮不定的、自由的色型; 凱利和史密斯嚴謹勾勒的張力造型(Shape-tcnsions)。這些展出品,就是色場繪畫。它表明藝術家試圖擺脫抽象主義,更加突出個性筆法。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從正式幾何繪畫或硬邊繪畫的形式控制中,尋找新方向;另一些人則轉向表現主義人物造型,或重新對達達、超現實主義、波普藝術、光效藝術、光和運動藝術等進行探討。這種抽象意象主義的傾向。還被稱作“后如畫抽象”(Post-painterly abstraction)、體系繪畫、最低限繪畫等。這些標鑒,當然不能完全概括這類藝術家和他們所涉及的所有傾向——從滿布繪畫到畫布幾乎完全空白的繪畫形式。然而它們始終強調純凈的抽象“繪畫”,這種純凈的抽象“繪畫”有別于人物造型、光效幻覺、物體制作、幻想、光、運動,或所有背離了繪畫本身職能的其它傾向。
上一篇:西方文學·繪畫、雕塑·《三個女人》
下一篇:西方文學·繪畫、雕塑·具體藝術